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92章 汉阳乡绅团结起来(第1页)

第292章 汉阳乡绅团结起来(第1页)

“自古治天下靠的都是咱们这些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和乡贤。”从黄陵矶赶来的地主高铎出言冷声讥讽道。

“彭贼还想靠他的那些斗大字不识一升泥腿子治天下不成?”

高铎的情况和胡藻岩差不多,他在江夏县的金口镇等地也有田产,并且高家在江夏县金口镇等地也有田产,这些田产同样被北殿没收为公地,放给了北殿成员和江夏县农民。

所不同的是高家有自己的船帮,是汉阳府的主要船东之一,此前常常包揽漕粮的运输,积累下了不菲的身家。

由于高铎银子藏得好,北殿过黄陵矶时高家识时务地交出了些江船给北殿,高家现在还有个四五万两白银身家。

论身家和实力,高铎是要强于蔡甸的王树坤一家。

不过高铎知道北殿不好对付,选择藏拙,没有冒头当出头鸟。而是和其他汉阳县幸存的乡绅一起,将蔡甸的王家推举上台,利用王家探一探北殿的深浅和态度。

彭刚身边不仅有泥腿子,还有百来号湖南诸生,北殿学堂也教人识字。

除却生员童生、北殿含杨壎在内,可有一个进士,三个举人呢。

不然江夏县清分田地怎么搞得起来。

反而是他们这些汉阳乡绅,本地进士举人被杀的被杀,跑路的跑路,现在连他娘的一个举人都找不出来。

不过受愤怒的情绪,贬低北殿的心理影响,这些实情都被他们选择性的忽视了。

“定要给彭刚那厮一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道咱们汉阳府的乡贤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没江夏县那帮软骨头那么好欺负!”

来蔡甸凑热闹的汉川县乡绅祁同麟不嫌事大,拱火道。

“我虽是汉川县人,然汉阳、汉川两县山川同域,风月同天。邻县有难,我们汉川祁家,断无袖手旁观的道理。我祁家愿出白银一千七百两,襄助汉阳乡贤办团自保,以抗彭贼暴政!”

言毕,祁同麟往王家祠堂外的两个健壮的祁家子弟一招手。

两个祁家子弟抬进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当众打开,满满一箱全是雪白的银锭。

王家祠堂内参会的汉阳府乡绅多是中等乡绅,一千七百两白银,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祁同麟看过北殿在江夏县张贴的《江夏县、汉阳县耕者有其地法令》虽说这纸法令明确说明了,耕者有其地法令只在江夏县、汉阳县施行,并没有提及汉川县。

可唇亡齿寒的道理,祁同麟还是明白的。

汉川县与汉阳县唇齿相依。

江夏、汉阳两县清田分地毕,下一个轮到的县,很可能就是紧邻汉阳,有汉江相通的汉川县。

“祁兄大义!”胡藻岩连连称赞祁同麟大义,“一千七百两,都能买好些上好的沙洲地啦!”

其他汉阳县乡绅也对祁同麟竖起大拇指:“祁兄好样的!”

“李某自愧不如!”

“抗彭贼暴政,我汉阳府乡贤皆有责!”

祁同麟领受了汉阳县乡绅对他的称赞,旋即看向王树坤,等王树坤话。

祁同麟看向王树坤,其他汉阳府乡绅也纷纷向王树坤投以期盼的目光,等着王树坤拿主意。

王树坤清楚祁同麟是在拱火,也清楚黄陵矶的高铎一家是想让他们王家当出头鸟,探一探彭刚的态度和反应,他们自个儿再见风使舵。

风浪越大鱼越贵,王树坤之所以愿意站上风口浪尖,带头当这个汉阳县乡绅的话事人,也是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好借此事让王家在汉阳府乃至整个湖北乡绅圈中扬名立万,让王家站上汉阳顶流家族的位置。

“彭贼的暴政自然是要抗的,我等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岂容他一纸法令,就拱手相让?”

思忖良久的王树坤抬起枯瘦的手深吸了一口旱烟,缓缓开口说道。

“但抗彭贼的暴政,也要讲究策略。彭贼残暴不仁不假,可他的北殿反贼,兵强马壮也是实情,连官军的兵勇都不是那些反贼的对手。

我们仓促办起来的乡勇面对那些打过硬仗,从刀枪铳炮里滚出来的反贼,难有胜算。以我之短,击贼之长,实为不智之举。

以武相斗,乃下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宜同其用武。”

北殿武装实力,以及原来汉阳县团练的武装有多少斤两,儿子在汉阳县团练当过头目的王树坤心知肚明。

真闹到刀兵相见的地步,他们王家落不到好,讨不到什么便宜。

王树坤也从来不认为北殿是好对付的对手。

北殿进驻汉阳城之初,王树坤曾经是尝试过让王家的旁支子弟加入北殿当圣兵,挑选了几个王家有姿色的女眷让她们嫁给北殿的军官。

然而无一例外,王树坤的这些策略对北殿丝毫不起作用。

“王兄莫不是怕了,打起了的退堂鼓?”祁同麟闻言眉头一皱,出言相激道。

“不以武相斗,如何让彭贼那厮知难而退?”

祁同麟愿意咬牙拿出一千七百两真金白银,是希望汉阳县的乡绅们振臂练勇,武力阻挠北殿在汉阳县行所谓的耕者有其地政策,让北殿在汉阳县付出代价。

好让北殿日后想在汉川县行耕者有其地政策时好好掂量掂量,为他自己在内的汉川县乡绅争取到更为有利的筹码条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