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这只是一次佯攻,黄文金、林凤祥不得不收兵回去复命,他们二人完全有信心拿下风门坳外围的清军营地。
从清军营地里抢了些粮盐,黄文金、林凤祥双双引兵回三江,驰马前往蒙冲向杨秀清和萧朝贵等人汇报了风门坳外围清军战力孱弱,已大不如前的情况。
太平天国高层对清军战斗力下滑之快感到咋舌,觉得很不可思议。
“莫非刚胞下了象州,有北上桂柳之势,清妖阵脚大乱,从桂平抽调了兵力驰援桂林和柳州,堵剿刚胞的左军,以致风门坳外委的清妖不经打?”韦昌辉凝思片刻后说道。
彭刚的左军破武宣、下象州,声势浩大,风头甚至盖过了天军主力。
清廷不可能无动于衷,必会派兵堵剿彭刚。
韦昌辉的分析合乎情理,只是杨秀清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清军就算分兵,东线清军的战斗力也不可能下降的这么厉害,前后判若两军。
根据黄文金和林凤祥的汇报。
清军这次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意。
杨秀清的军事嗅觉十分敏锐,察觉清军并不仅仅只是分兵调兵了那么简单,很可能清军最高统帅生了人事变动,或者出了其他的变故。
坐镇桂平的清军最高统帅是林则徐。
虽说清军在西线打得很难看,南线的张必禄这一部清军也为左军、后军、中一军联手围歼。
可林则徐亲自坐镇的东线不仅没出过什么疏漏,还围得太平军很难受。
清廷还不至于因西线、南线的挫败就罢免了林则徐。
林则徐围困太平军,对粮食和盐巴看管的很紧。
此前从未有清军敢向他们太平军兜售粮草食盐,近来越来越多清军冒险进山兜售粮食盐巴。
考虑到林则徐年事已高,近来清军向太平军售卖粮食和盐巴的现象越来越多。杨秀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林则徐应当是病重甚至是病故了。
若林则徐病重或者病故,便可解释得通为何清军兵丁乡勇战斗力和士气陡然下降,最近竟然敢把粮食和盐巴卖给他们太平军。
“清妖调兵分兵是一方面,我觉得现在清妖的统帅不是林妖头,如果林妖头妖威尚在,妖兵们肯定不敢向我们售卖军粮和食盐。”杨秀清捻着下巴的胡子分析说道。
“天父天兄佑我天国。”萧朝贵大喜过望。
尽管还不能笃定林则徐是不是已经死了。
但东线清军兵力大幅减少,战斗力出现明显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黄文金、林凤祥的佯攻尚且能破敌营。
若他们主力全力攻击风门坳外围的清军防线,定能大破清军,挣脱清军的束缚再度东出紫荆山。
为避免亲属遭到清军的迫害,太平军实行的是合家从军制。
太平军主力含老弱妇孺在内,有八万多人。
蒙冲、三江一带的太平军主力,面临的后勤压力比左军更大。
太平军主力正军牌面每人日给米一升(清代1升米≈1。5市斤),牌尾、家属酌情削减。
人均消耗要比左军少得多,可架不住主力这边人多。
光是一天就要消耗七百多石粮食,两千斤盐。
说来也讽刺,目前太平军主力唯一获取粮盐的渠道居然是从清军手里头买。
可清军卖给他们的那点粮盐平均到八万人身上,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天国各个圣库战前囤积,战时缴获的粮盐这几个月来坐吃山空,所剩无多。
库存已经见底,只够支撑十一二天。
即使风门坳的清军没有分兵,杨秀清、萧朝贵他们也要想办法突围就食,养活八万多人。
从今天佯攻清军营地,清军的糟糕表现来看。
清军对太平军的围堵名存实亡。
从理论上来讲,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皆可突围。
当然,也仅仅只是在理论层面而已。
主力部队进军,还是要尽量往沿途产量地多的地方进军,以获得补给。
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桂林上。
“我军粮秣所剩无多,清妖眼下不堪战,正是我们天军突围就食,补充粮草的良机!”冯云山说道,“为今之计,以北上桂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