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部的太平军高层都将目光锁定在桂林上,不仅仅是因为桂林是省垣,拿下桂林,于太平天国而言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广西土地瘠薄,粮食产量有限,桂林府是广西最主要的产粮地。
只有桂林具有长期供养八万多脱产者的能力。
“桂林粮多,我赞成向桂林进军。”韦昌辉赞同进军桂林。
其余的几个天国高层也对进军桂林没有异议。
唯一存在的分歧是紧随左军之后,由黔柳水道途经柳州进入桂林,还是主力部队另辟一条进入桂林的路线。
彭刚拿下象州后给他们来过信,已经告知了几位天国高层左军在象州没有获得多少粮草。
部分天国高层觉得彭刚担心主力部队也走黔柳水道,要分粮给主力部队,彭刚不想分粮,所以捏造了象州城少粮的说辞,好让主力部队望而却步,左军独吞象州城的粮食。
不过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等人皆认为彭刚虽然比较独断,不合群,但还没那么自私。
当初破三里墟,左军缴获了大量粮秣乃至重炮,彭刚非但没有独吞,藏着掖着,反而大大方方地主动和主力部队分享。
彭刚为人没那么自私,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诓骗他们。
彭刚来信说象州少粮,象州那边大概率确实是没多少粮食
“象州少粮,左军已走黔柳水道,清妖也分兵追击左军,我们不宜再走黔柳水道,我们若合兵一处,清妖也会合兵一处一直追着我们打。”杨秀清对着彭刚送给他的舆图思索着主力部队的进军路线。
左军能走黔柳水道那是因为左军有两个水营,有比较多的船只。
主力部队在撤出江口圩、新圩,撤入紫荆山后,大部分船只也都丢了。
他们主力部队若想走水道,必须先想办法弄些船。
非要走黔柳水道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走这条道,前头的左军肯定把沿途好打的城池都打了,沿途能征买的粮食都征买干净了。
届时主力部队的补给要看彭刚的脸色。
从心理层面而言,这对于执掌主力部队,向来高傲的杨秀清和萧朝贵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主力依靠偏师,给偏师做陪衬,这像是什么话,天父天兄的权威何在?
“圣库中的存粮也不足以支撑我们走到桂林,前往桂林之前,我们需得补充粮食和盐。”石达开补充说道。
太平军粮秣无多,行军粮食消耗只会更大,现有的存粮肯定不够吃。
前往桂林之前必须打下几座城池补充粮秣军需。
“清妖的大部分粮秣囤积于桂平城内,桂平城肯定有粮食,清妖战力陡降,不如趁此机会直接拿下桂平城?”萧朝贵想打桂平补充粮草。
“桂平重兵云集,短期内拿不下,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十二三天,十二三天后如果拿不下桂平城,我们八万多张嘴巴吃什么?”杨秀清摇了摇头。
他们现在索要考虑的不仅是能不能打下桂平城,而是能不能迅拿下桂平城。
攻城一直是太平军的短板。
桂平城重兵云集,有重炮,杨秀清没有短时间拿下桂平城的把握,觉得攻打桂平城太过冒险。
至于在桂平城外围的村墟征买完粮草前往桂林,也不可能。
近十万兵丁乡勇在浔州府待了一年,浔州府境内的粮食能征能抢的粮食早被太平军和清军搜罗得一干二净了。
浔州府境内压根搞不到多少粮食。
“不如沿浔江东下攻打藤县、苍梧(梧州府府城)?”石达开指了指地图上的藤县和苍梧说出了他的想法。
“清妖虽也在藤县、苍梧征粮,不过藤县和苍梧毕竟没被战火波及,粮食肯定比浔州府多。清妖的重兵聚集于桂平,藤县、苍梧防御空虚,没有重炮,梧州协参将成安所领的一营梧州协,至今仍旧滞留桂平。藤县和苍梧打起来也比桂平城容易,不致城没打下,咱们就断粮了。”
杨秀清赞许地点点头:“达胞的想法较为稳妥,藤县咱们肯定拿得下,打苍梧的把握也比打桂平大。
如能打下苍梧,我们便由桂江(浔江-西江支流)乘船北上,攻昭平,取平乐,直趋桂林,同左军汇合。若拿不下苍梧,便打下藤县得了粮秣后北上永安、荔浦,于永安、荔浦稍稍歇息,再北上桂林。”
诸位军帅中,杨秀清觉得除了他和彭刚之外,就数石达开最有带兵打仗的天赋。
石达开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能不能短期之内拿下苍梧城,杨秀清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藤县县城,杨秀清还是有信心在短期内拿下。
只要拿下藤县,即可暂时缓解太平军盐粮即将告罄的燃眉之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