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第2页)

第425章 摄政太傅赞拜不名(第2页)

“臣附议!”

“臣附议!”

好几个大臣立刻出来反对。都是九卿、部院大臣。说起来,他们都是愿意拥戴新朝的,可这道诏书实在太离谱了,简直让朱寅大权独揽,无皇帝之名,有皇帝之实!

“陛下,太傅是忠臣,这是置太傅于不臣之地啊。”

“太傅不宜再掌大都督府…”

“国朝二百余年,焉有此例?万万不可!”

然而,朱党成员也不是吃素的。大理寺卿张孟立刻出列道:

“陛下诏书说的分明,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诸公,眼下是何等局面?新朝虽立,可北平阉党仍然蒙蔽太上皇,除了南京城,整个天下还在阉党和郑氏掌握中!若是没有摄政总揽军政大权,如何能度过危机?”

“这大都督府,国朝本来就有,不过是后来被一分为五罢了。这大都督府,其实就是两宋的枢密院。两宋枢密院,也是宰执掌控兵权。有何不可?”

“不错!”国子监祭酒刘元震也站出来,“臣附议!天下人皆知太傅为人,不过是权宜之计!太傅是帝师,有可不可?当年诸葛武侯摄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千古名臣典范。陛下年仅十五,等到几年之后亲政,再权归天子不迟!”

朱党成员纷纷支持,也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他们朱党的身份是秘密的,并非公开身份。

一时间,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

朱寅淡淡看着这一切,毫不意外。这一幕,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么大的权柄落到他一人手里,朝臣们不争论才怪。

“诸位。”忽然站在武将最前面的魏国公徐小白站出来,“为了皇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太傅才起兵靖难,拥戴皇上即位。徐某也是如此。”

“徐某手中也有兵权,可徐某愿意受太傅节制,听从大都督府调遣。无他,眼下是非常之时,不能循规蹈矩,否则阉党挟制太上皇反扑,南京能保得住么?”

“要说权重,伊尹如何?周公如何?霍光如何?武侯又如何?即便不说这几位大贤,就说一些权倾朝野、臭名昭著的权相,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等人,不都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可他们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权归天子?”

“就算王莽篡汉,最后又是什么下场?汉朝还不是中兴了?”

“太傅雅量高致,以太傅的德望,总不至于此。所以,诸位又何必担心呢?是担心新朝出权臣,还是担心自己没了大权?太傅说到底只是摄政,几年之后还不是要权归天子?”

另一位实力派大佬宗钦也说道:“太傅之心,犹如明月。就连百姓也说,太傅是景星照天!太傅是为了大明社稷,还是为了个人权位,天下人心知肚明。俺相信太傅!太傅不出,奈天下苍生何!”

“就说这兵权,若不授予太傅,试问太傅这个摄政大臣,岂不是有名无实?管不了军务,又如何能真正统一事权?是以就连诸葛武侯,也要手纨兵符,才能鞠躬尽瘁。”

“再说,这南京兵权本就在太傅手中。朝廷就算不授予大都督之职,太傅也是大军统帅。授予大都督,只不过是名正言顺,让这支兵马,纳入我大明序列罢了。”

刑玠等反对者一想,果然如此。如今大军本来就是朱寅统帅,难道不授他大都督,他就没有兵权吗?

他们语塞之下无言以对,只能面面相觑,一起露出苦笑。

朱寅气定神闲的挺立朝堂,一副风轻云淡、置身事外的模样,仿佛此事与他无关。

时至今日,朱寅的权势已经到了不需要他冲锋陷阵了。主动为他出头、辩经的人有的是。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可不仅是武力和商业。

可他还是暗叹一声,感到一种无比的孤寂。暗道:“我不揽权能怎么办?靠你们能改变历史么?”

新帝朱常洛这才按照朱寅之前的授意,抓住机会的适时说道:

“诸卿之言,各有道理。然终有轻重缓急之分,度也。今日之局势,非同寻常,我…朕思之再三,军政全权非委托太傅裁决不可。等到将来,再权归天子不迟。太傅对大明的忠心可昭日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诸卿不必再议,这是诏书,不容更改。”

拿出这个坚定的态度之后,朱常洛就有些关情的说起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太傅是帝师,名重天下,我…朕倚重如脊梁,何止是肱骨?朕当年受教于先生,敦敦教诲,殷殷叮嘱,春风化雨,言犹在耳也。先生于朕,德如二天,恩同再造。太上皇偏宠郑氏,我们母子身囚景阳,霜寒冷宫,多赖恩师得以保全。朕与太傅,情如父子也。太傅就是我的亚父,相父…”

说到这里,新君不禁有些泪目了。

群臣见状,无不动容!

原来新君对朱寅的情分,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看上去绝非作伪啊。

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朱常洛的感受。朱常洛锁在险恶的深宫,根本没有得到过父爱,有的是冷漠、惊吓、威压。

是朱寅,在他最需要依靠的时候,填补了他父爱,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步步成长,慢慢坚强,这才懂了很多同年人都不懂的道理,哪怕深锁冷宫,也拥有开阔的眼界。

在朱常洛心里,天下只有两个人真正对他好:娘亲和先生。

朱寅没想到朱常洛当众吐露师生之情,他感慨之下,也忍不住语气关情的说道:

“陛下是性情中人,天性纯良。臣不过是恰逢其会,这才君臣际会,得一佳话。臣实在不敢得陛下如此信重。惟愿为大明社稷,鞠躬尽瘁而已也。”

说到这里,又对群臣拱手道:“某绝无私心,此生只为我大明江山,只为国朝社稷。若违今日誓愿,神人共弃之!”

这就是诅咒誓了。群臣闻言,很多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朱寅继续说道:“今日之事,非我之所能为,实天命也。其中之幽渺,概非吾可言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