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7章“臣想劝信王殿下…顺应天命!”
这几年万历躲在深宫,很少召见大臣,可是却不止一次召见朱寅。
朱寅焚香更衣之后就入宫觐见,再次进入紫禁城,来到戒备森严的乾清宫。
因为他不是阁臣,又是一个人,万历都懒得在乾清门升坐,而是直接传入殿中觐见。
宫门口的高淮看到朱寅,顿时就乐了。
“呵呵,稚虎先生,咱们高丽一别不过数月,今日再次相会了。侯爷可好啊?”
“还好。高公公可好?”朱寅也敷衍着笑道。
他和高淮当然不对付。可是不对付的人,未必一见面就明着翻脸。
高淮比在高丽时气色更好,他捏着兰花指笑道:“承蒙稚虎先生记挂,北京可是比高丽舒服多了。上次离开高丽,稚虎先生调船相送,俺还要谢过呢。”
“哦,爷爷正在听戏,估计还要等两刻钟。先生就在此等候吧。”
朱寅很是郁闷。拜金帝召见自己准没好事,既然召见自己入宫觐见,却拜金帝又看戏听曲,让自己在宫门外等。
可他只能拱手道:“那下官就在此静候。等到陛下看完了戏,烦请高公公通报一声。”
高淮笑道:“好说,好说。你的礼单呢?”
朱寅心中暗骂,幸好早有准备,从袖子里取出礼单,“这是给皇上的一份孝心,请高公公呈现给皇上。”
礼单上非常粗暴,直接就是黄金三千两。看起来比较大方,其实是朱寅懒得对皇帝用心,给黄金省事。
作为喜欢收礼的皇帝,万历的脸皮很厚,不比乾隆强多少。
高淮看了礼单,呵呵一笑。这礼单当然不如他给皇上的多。可朱寅是文臣,并非爷爷家奴,能孝敬三千两黄金肯定不少了。
高淮转身入内,自去呈报皇帝去了。
乾清宫深处传来昆曲《玉簪记·佛门风月》咿咿呀呀的唱词,细听却是:
“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咫尺桃源洞,偏那老秃驴,铁门三重锁…”
朱寅听了很是无语。你当皇帝的,大白天的不理朝政,就躲在宫里听这种淫词艳曲,合适吗?
当皇帝怎么能这么清闲?你是真能败家啊。难怪你在位时搞出来一个狗屁后金。祖宗江山在你这种人的手里,真是老鼠吃大麦。
他知道万历喜欢看戏。历史上曾经因为痴迷看戏被朝臣劝谏,但还是我行我素。
更可恨的是,万历自己爱看戏听曲,却不让宫人们私下传唱。他曾经因为宫中传唱《牡丹亭》,杖毙十几人,罚数十人。
朱寅站在宫门的月台上等,足足等到申时四刻,眼见太阳西斜,都站得腿脚麻木了,皇帝还没有召他入殿。
就连乾清门下的侍卫,看向朱寅的目光也有点不落忍。他们也没想到,稚虎先生在高丽剿灭倭寇二十万,立功之大开国以来所未有,却被皇上如此冷落。
朱寅站在月台上,抬头看着紫禁城,眸子追着着一队飞掠宫殿的鸽子。
鸽子带着哨子,出一阵哨音,没入朱红色的宫墙。
朱寅只能一边暗骂拜金帝,一边在门下来回走动,有点无聊的看着用来灭火的铜水缸。
铜水缸中的水映照着一张眉眼如画的青葱脸庞。水影中的少年风神秀彻,身姿卓然,一身大红官袍红的耀眼。
灭火水缸中那耀眼的官服,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一团火焰在水影中燃烧。
朱寅忽然想起,历史上好像就是几年之后,紫禁城就频爆火灾,造成宫殿大面积焚毁。万历朝用来火灾后修复宫殿的银子,就多达上千万两白银。
可以说,拜金帝在位近五十年,搜刮的银子五分之一都用在了火灾后修复宫殿上。
纵观整个历史,明清时期的北京紫禁城,是爆火灾最频繁、规模最大的宫殿。五百年间,生有记载的严重火灾八十多次,平均六年一次。用来灾后重修宫殿的银子,足够修建十个紫禁城!
为何紫禁城建成之后频繁生火灾?风水的说法是北京东,东乃木也,最忌雷火。同时雷也属东,所以雷电必多。如此一来,就会经常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