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407章 臣想劝信王殿下顺应天命(第2页)

第407章 臣想劝信王殿下顺应天命(第2页)

这些火灾,还不包括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后的纵火案。

而且,北京在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之时,就频繁生火灾,并非明、清两朝才多。

华夏历史上的各地皇宫火灾,北京的皇宫就占了大半。说起来的确有些吊诡。

但在朱寅看来,其实也能科学解释,也的确算是“风水”。

因为北京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雷暴日的次数过全国平均值很多,比长安、洛阳等地多了近一倍。频繁的雷暴日,让紫禁城的落雷密度居高不下。

第二,因为蒙古高原的高压干旱气流,以及燕山和太行山的焚风效应,造成北京地区空气干燥。湿度比关中地区还要低的多,比洛阳和南京就更低了。

第三就是,紫禁城占地不到一平方公里,狭小逼仄的空间导致建筑密集度高,宫殿的内部空间也小,一旦某处失火很容易蔓延成一片。

一言以蔽之,此地实在不宜为都。

都说天子守国门。可是北京这地方,和蒙古隔着大山,和辽东隔着辽泽,去一趟看似很近的辽东,陆路不如山西方便,海路不如山东方便。

敌军不管是南征、北伐还是东征,都能很轻易杀到北京。要从海上入侵,三天就能兵临城下。

哪怕是驴车战神宋太宗,也只用八天就从太原杀到辽南京。

秦灭燕、唐灭伪燕、后唐灭刘守光、金灭辽、蒙古灭金、明灭元、顺灭明、清灭顺、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征清,北京都是一鼓而下,燕地从来没有易守难攻过。

而且建都燕地的元、明、清三个大王朝,都有共同的弊病:严重依赖南北运河,军事上很难控制西北、西南,思想上封闭保守,文化上南北对立严重,经济上东西失衡,政治上吏治极其腐败。

因为北京偏于一隅,对全国其他地区鞭长莫及,这在封建农业时代弊端很大,导致治理成本高昂,朝廷辐射效力递减,必然造成基层治理难,腐败严重,资源浪费,动员力差。

将来若能重振大明,一定要迁都。迁到无论到西南、西北、东北、东南都差不多距离的地方,这样才能兼顾四方。

朱寅正想到这里,高淮终于出来了,皮笑肉不笑的说道:“爷爷看完了戏,召你入见。”

“谢高公公。”朱寅淡淡说道,看不出丝毫火气。

心中却将拜金帝一顿臭骂。

妈蛋,老子是高丽抗倭的大功臣,你打压、淡化我的军功也就算了,今日召见老子还故意晾了老子半个时辰!

朱寅进入乾清宫,忽然蹀躞着趋步上前,动作熟练的跪倒下拜:“臣朱寅,叩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神色肃穆而又恭敬,士人的书卷气中带着一丝君前的诚惶诚恐,显得很是忠纯清正。

万历坐在软榻上,头戴网巾,身穿明黄色交领曳撒,手持白玉烟枪。

他用烟枪在御案上敲击一下,一双狭长微翘的眼眸俯视着朱寅,看上去有点冷漠。

他打量了一会儿朱寅的神情,忽然打个哈欠,说道:“平身吧,站着回话。”

“谢陛下。”朱寅站起来,束手而立。

万历下巴一努,随即一个内侍就搬来一个小杌子。

“赐座。”

“谢陛下!”

等到朱寅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坐下,万历终于说道:“报功的奏疏朕也看到了,郑国望之前推荐你去高丽统兵,可算推荐对了。你在高丽打的很好,比朕预料的要好,替朝廷省了不少银子,省了不少功夫。这一仗算是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大捷,你功不可没。”

朱寅立刻垂头拱手道:“臣安敢居功?此战虽然胜的酣畅淋漓,可实在是陛下洪福齐天,将士感召用命。说到底也不是臣有多大能耐,而是优势在我大明。”

万历摆摆手,吐出一口烟雾,脸色有点潮红,“此话虽然在理,但你也不必谦虚。你的功劳,朕心中有数,本待重重赏赐,可惜——”

说到可惜二字,皇帝的语气陡然严厉起来,“可惜你终究福气差了!你知不知道,庆王世子朱帅锌在西域干了什么?他可是你和戚继光大意放走的,你们去年西北平叛,留下了天大的祸患!”

说完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报,“啪”的一声扔到朱寅面前,“你自己看吧!如此罪责,朕应该如何处置?”

朱寅赶紧跪下,身子微微颤抖的拾起地上的奏本,打开一看顿时脸色苍白。

“陛下,这,这…”朱寅神色惶然的说道,声音都在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