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看了看天幕,正好看到了宋朝:“对了夫君,赵构挺能过的啊,为啥在五十六岁就禅位了?”
“还能是因为什么,无非就是没脸了呗,而且没有子嗣,就这么简单,不过赵构本来是赵光义这一脉的,他一绝嗣,宋太宗这一脉也就断了。”
李丽质表示不理解:“可是他为什么那么怂呢?难道是追随国号?”
“其实吧,年轻时期的赵构也没那么怂,靖康元年的时候宋朝要和金国议和,只不过没定下来派谁。”
“最后还是赵构主动请缨去的金国,只不过赵构没有硬多长时间。”
“赵构本人并没有进金军大营,而是直接去了河北。”
。。。。。。
“他可真行。”
“也就是这一年的十一月,金军南下,直接把北宋都汴梁拿下了,把北宋皇族和大臣一起打包了。”
“这个皇帝一但被抓,就等于作废了,作为唯一在逃的皇族,赵构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了。”
“也正是因为赵构登基了,他就成了金国的第一通缉目标。”
李丽质呵呵一笑:“他也是够可以的了。”
“所以后来,金军进攻的方向就是赵构逃窜的方向,也是从这里开始,那个敢请缨去金国和谈的赵构不见了。”
“换来的是一个闻金落泪的怯懦皇帝。”
“你想想当时的赵构害怕到什么程度,当时的主战派的李纲和宗泽等大臣是主张反击的。”
“赵构肯定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虽然赵构同意了,但是他本人直接跑到了扬州。”
“宗泽曾经请赵构去洛阳督战,赵构死活不去,这也是宗泽含恨而终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从赵构登基的时候开始,他就希望议和了,只不过当时的金国势如破竹,谁愿意和他议和啊。”
“这也是赵构迫不得已启用岳飞这些人。”
李丽质撇了撇嘴:“哦,原来是因为议和才打的?也是够丢人的了,亲戚都被人家绑架走了,他还不硬气起来。”
“谁说不是呢,直到金国打不动了,这才考虑议和的事,只不过没谈好,所以金军继续打,只不过这次他们碰到了岳飞。”
李丽质眨了眨眼:“这才是金军真心议和的原因吧。”
张彦点头:“没错,被金军追捕很久的赵构以为可以享受太平了,就把岳飞招回来弄死了。”
李丽质对此嗤之以鼻:“真没用,我感觉我上我也行。”
“赵构也没好到哪里去,不到四十岁头就全白了,而且被吓的不行了,也就绝嗣了。”
“不过这次绍兴议和也没持续多久,主战派完颜亮弑君登基,之后大举南下,当时五十四岁的赵构彻底被吓傻了。”
“上谕以欲散百官,浮海避敌。”
“为了保命,江山社稷都不要了,当皇帝能怂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
朱媺娖看了看朱由检:“父皇,你还是挺不错的。”
朱由检呵呵一笑:“朕谢谢你,朕的小棉袄又回来了。”
天地良心,朱媺娖这次真的没嘲讽,朱由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李丽质看向张彦:“宋朝大臣就不管管?”
“能不管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硬气的人,御营宿卫使杨存中就直接怼赵构,最后是金国又爆了内乱,完颜亮又撤回去了。”
“金军走后,赵构时不时的哭。”
李丽质更无语了:“他怎么好意思的?”
“毕竟当了三十年皇帝,没干别的,就一味求和和跑路了,他的尊严和威严在大臣眼中还不如一坨。”
李丽质呵呵一笑:“怪谁?他但凡硬气一点也不至于这样。”
“差不多,如果金军再打过来,估计也没人会搭理赵构了,他但凡有一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就会拖后腿。”
“当一个皇帝的威望彻底崩溃后,那他就不是皇帝了。”
“最后迫于无奈赵构册封养子为皇太子,很快就退位当太上皇去了。”
“不过这里倒是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宋朝的烛影斧声,赵匡胤怎么死的,没人说的清,但后来的北宋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的人。”
“只不过靖康之变后,赵光义的后代被连根拔起了,赵构也想延续赵光义的香火,但事实证明,他就是不行。”
“最后这个皇位又回来了赵匡胤这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