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风再起 > 第368章 雪夜惊变(第3页)

第368章 雪夜惊变(第3页)

多铎不屑:“汉人不可信!特别是这些读书人,满口仁义道德,转头就能卖主求荣。”

多尔衮摇头:“用人之际,不可多疑。只要示之以诚,待之以厚,这些人为了身家性命,必会尽心效力。”

突然,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个满身是雪的探马闯入帐中,跪地急报:“禀王爷,紧急军情!李长风派大将萧破虏率军两万,已出北京,正向南来!”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

多尔衮急问:“打的什么旗号?行军度如何?”

“旗号是‘征北将军萧’,全是步卒,但配有大量车炮。日行六十里,预计十日后可抵黄河。”

多铎拍案而起:“来得正好!让我带骑兵迎头痛击!”

“慢!”多尔衮制止,“李长风用兵诡异,岂会只派两万人前来?必有后手。”他转向探马,“可探得其他消息?”

探马回道:“听说李长风坐镇北京,正大肆招兵买马,组建新军。另有一支偏师向西去了,似是往张家口方向。”

阿济格皱眉:“张家口已有他的守军,为何再增兵?难道。。。”他脸色突变,“莫非他要绕道蒙古?”

多尔衮踱步片刻,猛然醒悟:“不好!他是要彻底扫荡草原,绝我退路!”

多铎愕然:“草原苦寒之地,如今又值严冬,用兵不易啊。”

“正因严冬,蒙古人才不备。”多尔衮面色凝重,“李长风用兵,常出人意料。若让他完全控制草原,我们就又失去了一个盟友,则我大清真无立足之地了。”

阿济格急道:“那该如何?分兵救援?”

多尔衮沉思良久,缓缓摇头:“来不及了。蒙古人兵力薄弱,难以抵抗。当务之急是按原计划南下西安,站稳脚跟再图后举。”

他转向多铎:“十五弟,你带一万精骑,不是迎战萧破虏,而是绕道东行,做出奔袭北京之势。李长风必回军救援,你可且战且退,牵制其兵力,为我大军南下争取时间。”

多铎领命:“遵命!”

多尔衮又对阿济格道:“兄长,你伤未愈,随中军行动。明日一早,大军开拔,南下湖北。”

计议已定,二人领命而出。帐中只剩多尔衮一人,他走到帐边,望着外面漫天飞雪,喃喃自语:“李长风啊李长风,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忙用白绢捂口,拿下时竟见丝丝血迹。多尔衮苦笑,自知多年征战已耗尽心力,如今又逢强敌,只怕。。。

“王爷。”帐外传来温和的汉话声。

多尔衮收起血绢,恢复威严:“是亨九吗?进来吧。”

洪承畴掀帘而入,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三缕长须已见花白,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作为投靠清廷的汉人大臣,他深得多尔衮信任。

“王爷,方才会议,臣在帐外听得一些。”洪承畴直言不讳,“南下拉拢郑家,西取西安之策,实为老成谋国之道。然有一事,王爷或未虑及。”

多尔衮挑眉:“何事?”

洪承畴近前低声道:“民心。”见多尔衮不语,他继续道,“李长风所以能势如破竹,非全仗火器之利,更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字。中原汉人苦战乱久矣,若有汉人政权强盛,必纷纷归附。”

多尔衮冷笑:“你是说,我们该学李长风,也打汉人旗号?”

“非也。”洪承畴摇头,“满汉之别,已难消除。但可示之以宽仁,收买人心。譬如宣布减免税赋,整顿军纪,禁止抢掠,如此或可争取民心。”

多尔衮沉吟片刻:“有理。传令下去,大军南下,严禁抢掠百姓,违令者斩!另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减免明年税赋三成。”

洪承畴躬身:“王爷圣明。还有一事。。。可派人联络江南士绅,许以保全其产业功名,如此或可分化南明,孤立李长风。”

多尔衮点头:“此事交由你办理。记住,非常时期,不必吝啬官爵封赏。”

洪承畴正要告退,多尔衮忽然叫住他:“亨九,你实话告诉我,这李长风。。。究竟是何来历?世间真有如此用兵如神之人?”

洪承畴沉默良久,缓缓道:“臣翻阅古籍,咨询西洋传教士,却无一人能解李长风之崛起。其所用火器、战术、乃至政令,皆与当今世间大相径庭。或许。。。”他压低声音,“真如传言所说,非此世之人。”

多尔衮瞳孔微缩:“你是说。。。天外之人?”

“天道玄远,非臣所能测。”洪承畴躬身,“然无论其来自何方,既在世间,必遵循世间法则。王爷文韬武略,未必不能与之抗衡。”

待洪承畴退下,多尔衮独坐帐中,望着跳跃的烛火出神。他想起少年时听萨满讲述的神话:每隔千年,便有魔星降世,搅乱乾坤。难道这李长风真是。。。

突然,一阵急促号角声划破夜空。多尔衮猛然起身,握刀冲出帐外。

但见营东方向火光冲天,杀声骤起。亲兵急报:“王爷,东营遭袭!似是李长风的奇兵!”

多尔衮大惊:“不可能!探马未报附近有敌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