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风再起 > 第368章 雪夜惊变(第2页)

第368章 雪夜惊变(第2页)

多尔衮踱步回案前,手指点在地图上:“硬碰硬自然不行,须以智取。李长风虽强,却有弱点。”

二人立刻看向他。

“其一,他根基尚浅,虽占北京、沈阳等大城,但周边州县未必真心归附。其二,他兵力有限,必分兵守城,机动兵力不会太多。其三。。。”多尔衮眼中闪过精光,“他如此急切地‘驱除鞑虏’,必激起汉人民族之念,但同时也会让那些已归附我大清的汉官汉将心生恐惧。”

多铎不解:“这是何意?”

阿济格却恍然大悟:“你是说。。。那些投降我们的汉臣,怕李长风得势后清算他们?”

“正是!”多尔衮击掌,“李长风标榜‘恢复中华’,对那些投靠我朝的汉人必不容忍。这些人为了身家性命,只能死心塌地跟我们走。”

多铎皱眉:“可这些人战力堪忧,多是墙头草。”

“不指望他们打仗,但要借他们的势。”多尔衮手指点着地图上的几个点,“山东、直隶一带,仍有不少汉军绿营。若能得到他们支持,至少可以牵制李长风的兵力。”

阿济格却道:“但李长风火器犀利,终究是心腹大患。”

多尔衮冷笑:“火器再利,也是人造。我已派人多方打探,李长风的火器似乎来自海外,但具体如何制造却无人知晓。不过。。。”他压低声音,“我重金买通了一个从北京逃出的葡萄牙传教士,他说李长风的火器虽精,却极耗弹药,需要特别的黑火药和铅弹。”

多铎眼睛一亮:“也就是说,只要断其补给。。。”

“正是!”多尔衮点头,“李长风从海上而来,补给线必依赖海运。若我们能控制沿海,或袭扰其运输船队,他的火器再利,也成烧火棍。”

阿济格却面露难色:“可是我们的水师。。。去年在皮岛一战尽丧,如今哪还有像样的战船?”

多尔衮微笑:“我们没有,但有人有。”

“谁?”

“郑芝龙。”多尔衮缓缓道出这个名字,“南明虽弱,但郑家水师雄霸东南海上。若能与郑家联手。。。”

多铎愕然:“郑芝龙会与我们联手?他可是南明的国公!”

“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多尔衮眼中闪过狡黠的光,“郑芝龙海盗出身,最重实利。李长风若得天下,岂容他独霸海上?何况。。。我听说李长风组建的水师,用的全是新式战舰,不挂帆樯,只冒黑烟,航极快,假以时日,必威胁郑家海上霸权。”

阿济格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此计可行。但派谁去说服郑芝龙?又许他什么好处?”

多尔衮成竹在胸:“我已暗中遣使前往福建,许郑芝龙‘闽海王’之位,允他世镇东南,自治其地。只要他表面尊奉大清,实际可如藩国一般。”

多铎大惊:“这。。。这不是裂土封王吗?太祖太宗辛苦打下的江山。。。”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多尔衮打断他,“待除掉李长风,平定中原,再慢慢收拾不迟。”

帐外风声稍歇,雪却越下越大。亲兵添了炭火,帐内温度回升些许。

阿济格忽然道:“即便如此,正面战场仍须应对。李长风不会坐等我们联合各方。”

多尔衮点头:“自然。我意已决:大军明日即拔营,不是向北,而是向南。”

“向南?”多铎诧异,“那不是离北京越来越远?”

“舍就是得。”多尔衮手指点在地图上,“我们南下湖北,与勒克德浑会师。他那里还有三万精锐,加上我们的兵力,可达十二万之众。然后。。。”

他的手指向西移动,停在西安位置上:“我们去西安!”

阿济格和多铎都愣住了。

“西安?那不是刚被我们打下来的李自成的老巢吗?”多铎不解,“为何要去那里?”

多尔衮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西安乃千年古都,关中之固,天府之国。进可图中原,退可守潼关。更关键的是,李长风若想西进,必经过河南。我们可在潼关设防,以地利抵消其火器之利。”

阿济格恍然大悟:“而且西安离海岸遥远,李长风的海军优势无从挥!补给线拉长,正利于我们袭扰!”

“正是此意!”多尔衮赞许地点头,“我们在西安整军经武,联合各方,待时机成熟,东出潼关,与李长风决一死战。”

多铎仍有疑虑:“但河南怎么办?就这么让给李长风?”

“欲擒故纵。”多尔衮冷笑,“河南历经战乱,十室九空,留给李长风,反而是个包袱。他若要守,必分兵驻防;若不守,则义军四起,够他头疼的。”

计议已定,三人面色稍霁。多铎唤亲兵重新上酒食,这次终于有了胃口。

阿济格啃着羊腿,忽然想起什么:“十四弟,那些投降的汉官。。。如何处置?特别是洪承畴、祖大寿那几个,会不会。。。”

洪承畴原是明廷蓟辽总督,松锦大战兵败降清;而祖大寿则是在锦州降清。这些汉臣在清廷中地位特殊,既受重用,又被猜忌。

多尔衮沉吟片刻:“非常时期,正要借重他们的才智。洪承畴老谋深算,熟悉中原形势,可参赞军机。但要派人暗中监视,以防生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