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叶,在胡同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韦东毅推着自行车,李秀芝安静地走在他身侧。
那张崭新的结婚证,被她珍重地藏在挎包最里层,紧贴着跳动的心口,沉甸甸的暖意驱散了初秋的微凉。
空气里弥漫着胡同特有的、混合着煤烟和炊烟的气息,平凡却令人心安。
“秀芝,”韦东毅侧过头,看着身边安静的女孩。
阳光在她的旗袍上跳跃,勾勒出纤细的轮廓。
他心中一动,提议道:“现在还早,我们去看场电影吧?”
“看电影?”李秀芝脚步一顿,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惊讶,随即是茫然。
在她的认知里,那是城里人谈对象才有的奢侈消遣。
“对啊!”韦东毅笑容温煦,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
“人家谈对象不都去看电影嘛!
咱们虽然一步到位了,但该有的‘程序’,也不能太亏待了自己,对吧?”
他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化解她的局促。
李秀芝眨了眨眼,认真思考了一下,抿嘴笑了:
“你这说法好奇怪。没有就是没有,干嘛要补偿没有的事情?”
她的话语带着川音的软糯和朴素的逻辑,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韦东毅心湖,漾起温柔的涟漪。
“那……你到底去不去嘛?”韦东毅无奈地笑了,带着点耍赖的意味。
李秀芝看着他眼中的期待,心底那点对“浪费钱”的犹豫瞬间被一种新奇和隐秘的喜悦冲散。
她用力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去啊!为什么不去?”
能和他一起做点“谈对象”该做的事,哪怕迟了些,也让她心生向往。
夫妻俩相视一笑,默契地调转方向,朝着离胡同最近的电影院走去。
阳光拉长了他们并肩而行的身影,在古老的胡同墙上投下依偎的轮廓。
电影院门口的海报色彩斑斓。
韦东毅选了一部近期上映的、据说很感人的爱情片——《早春二月》。
海报上男女主角忧郁而深情的眼神,似乎预示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昏暗的放映厅里,胶片的转动声沙沙作响,光束投射在银幕上。
李秀芝很快就被剧情吸引,全神贯注。
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江南小镇芙蓉镇教书。
他怀着对牺牲好友的愧疚,主动承担起照顾好友遗孀(文嫂)及其一双儿女的责任。
然而,他与镇上另一位活泼善良的姑娘(陶岚)之间渐生的情愫。
以及小镇上无处不在的流言蜚语,最终将那位善良、无助、饱受生活摧残的遗孀文嫂推向了投河自尽的绝路。
影片最后,萧涧秋带着巨大的痛苦和反思离开了芙蓉镇,与理解他的陶岚一同走向了新的道路。
当银幕上,冰冷的河水吞噬了文嫂那绝望而单薄的身影时。
李秀芝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无声地滚落下来。
她紧紧咬着下唇,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但瘦弱的肩膀却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文嫂的苦难、无助,以及最终被流言和命运压垮的绝望,深深刺痛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她仿佛在那个被牺牲的女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漂泊无依的影子,看到了命运对弱者的残酷。
韦东毅感受到她的情绪波动,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
电影的逻辑在他看来槽点满满——牺牲者成全了主角的“成长”和“爱情”,这算哪门子的感人?
简直是狗血!
但此刻,他更心疼身边这个泪流满面的姑娘。
他凑近她耳边,低声安慰:“傻妮子,别哭了,都是假的,演戏呢。”
灯光亮起,李秀芝慌忙用手背擦拭着红肿的眼睛,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可是……可是真的很可怜啊……那个文嫂……她那么好……为什么……”
她哽咽着,为银幕上那个虚构的、却又无比真实的悲剧人物感到揪心的疼痛。
“好了好了,不哭了,再哭眼睛要肿成核桃了。”
韦东毅揽着她的肩,轻声哄着,心中对这部电影的编剧充满了怨念。
第一次带媳妇看电影,居然看哭成这样!
回到四合院,正好赶上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