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 第914章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第2页)

第914章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第2页)

“比如,这篇骂我们是商鞅变法的。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驳斥他。这篇文章,从民生、国力、军事三个角度,论证了‘一体纳粮’的必要性,点明了新政与商鞅变法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为了强国富民,一个是为了集权。立意高下,一目了然。”

“把这两篇,给我用最大号的字,并列刊登!标题就叫——‘新政辩:酷法重演,抑或强国富民之基石?’”

林尘的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茅塞顿开!

原来……还能这么干!

这不是在给敌人舞台,这是在给敌人公开处刑啊!

“明白了!大人高明!”

“我等这就去办!”

第二期《大奉日报》副刊“百家争鸣”的内容,在林尘的亲自指导下,迅敲定。

一场席卷天下的思想风暴,即将拉开大幕。

……

几日后。

一份散着墨香的报纸,从印刷坊中急送出,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太极殿的御书房内。

任天鼎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了报纸。

他没有看主刊,而是直接翻到了副刊“百家争鸣”。

头版头条,那醒目的标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先看向了那篇署名“湖广钱某”的反对文章。

“……古人云,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士大夫,乃四维之表率,天下之栋梁。朝廷优待士人,非为私恩,乃是为天下计。今行‘一体纳粮’,是夺士绅之恒产,寒天下读书人之心。此举,与昔日春秋变法,弃礼义而重耕战,何其相似?虽能强国于一时,然严刑峻法,民怨沸腾,终至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朝廷若执意效仿前国,行此恶政,则国本动摇,天下离心,其祸不远矣……”

任天鼎看着这篇文章,眉头微微皱起。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尤其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

他不动声色,继续看下去,目光移到了旁边那篇署名“金陵一小民”的驳斥文章。

“……批驳者言,此言大谬!春秋变法,其核心乃‘利出一孔’,以耕战为唯一出路,禁绝百家,焚烧诗书,是为愚民。而我朝新政,核心乃‘天下大同’,是请与国同休之士绅,与黔黎民一道,共担天下之责!此为开民智,而非愚民!”

“批驳者又言,新政夺士绅之产,寒读书人之心。此言更是荒唐!自古以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乃为臣之道。士绅阶层,享受了国家最多的恩泽,读着圣贤之书,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连与民同担一份赋税都不肯,这岂是圣贤门徒所为?这与那些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又有何异?真正寒心的,不是朝廷的新政,而是尔等身为读书人,却无半点家国情怀的自私与冷血!”

“至于二世而亡,其根源在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而非变法本身!今我朝新政,乃是为减轻万民之负,充盈国库以强兵,保境安民!此举,正是为了避免重蹈暴秦之覆辙!将此利国利民之国策,污蔑为商鞅酷法,其心可诛,其理可笑!”

文章不长,却字字珠玑,如刀似剑!

每一句驳斥,都精准地打在了对方论点的七寸之上!

没有空洞的谩骂,只有清晰的逻辑和振聋聩的质问!

任天鼎看完,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他将报纸轻轻放下,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不错。”

他端起御案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中,尽是赞许。

有林尘在,朕,无忧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