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1章 了翁之怒(第3页)

第1章 了翁之怒(第3页)

谓:《熙宁奏对日录》中所记录的宋神宗的话,大多是王安石这货“假托编造”的,请大家不信谣也不传谣。

在书中,他还以孔子的“正名”说教来抨击王安石“不明君臣之大分和祖宗不足法”。

说王安石“不遵祖训示变乱是非”,其学术是出于“刑名度数,性命道德”之说。

其他的我倒不敢说太多。

只是这《熙宁奏对日录》,是不是后人代笔?或者是王安石自己没事干瞎编胡说写着玩的?倒是个不太可信。

《皇宋长编纪事本末》有载: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第二次奏对。

神宗提出:“卿今所言已多,朕恐有遗忘,试录今日所对以进”。

说白了这个《日录》是神宗皇帝自己要求王安石写的。

而且皇帝自己也要了一份留档。原因是怕说的事多了,自己记不住。

也就是说王安石写完了皇帝是要对照着看的。而且,看完之后是需要交由秘书监存档上封事。

你在里面胡写乱改?估计是有点南极仙翁吃砒霜的意思。

这样做,你们家的三族都会跟着一起骂你。

那位说了,这事放在宋朝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有“不杀文官”的祖训。

估计说了也没什么事,言论自由嘛,胡说也无妨。

别介,你要是穿越到北宋可别这样干。

我就听说过“不杀言官,以开言路”。至于文官能不能杀,我倒是没听说过什么“祖训”里有明确的说法。

不过,在当时,你就是骂皇上也没人搭理你。

但是,你要在“秘书监”存档“上封事”上胡写,或者篡改什么,那麻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这种类似“写日记”的做法,当时朝廷大臣们也会经常这样干。

不仅仅是王安石写这样的“日记”,司马光也有这样的“日记”。

英宗朝的参执政事赵拚,也着有《日录》,而且,在编修《英宗实录》的时候被采用了的。

《熙宁奏对日录》本就是“熙宁闲荆公奏对之辞,私所录记”,蔡卞又因其壻,方烜赫用事,于是乎“绍圣以后,稍尊其说,以窜定元佑史牒”书始益章。

建中靖国初,曾布“主绍述,垂意实录,大以据依”。

好吧,你说这玩意造假,是别人代写的也得有证据啊?

还好,北宋没通讯基站,要不然“辐射”这一条肯定也得加上。

不过也不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没现通讯线路,也会有人说那会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电了,那玩意儿辐射更大!

初读此书时年少,不解其中奥义

饶是这了斋先生了得。

《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后人更是称其精神“与岳飞、文天祥同辉”。且共祀于南通文庙等处。

这妥妥的忠臣一个啊!怎的会撰有如此之言?

于是问于父上。

家父曰:硬币两面且都不一样,历史人物也有其复杂性。

一个人,无论是眼光,还是思想境界,都不可能纵观全局。因为上帝视角也只有上帝才会有。

况且一个事物的展过程动辄上百年,人的那点寿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眼光也不够长远。

人的寿命和眼光的局限性,只能让他们凭借了本能去坚持自己心中的“道”。

而且,一个人的人品是不能等同于“道德”的。

“道”是本性,天性使然,而“德”的存在,是人们克制和约束自身本性的能力。

就事去评论人本身就是个错误。

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事来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