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36章 东厂出击百官退避(第2页)

第236章 东厂出击百官退避(第2页)

温体仁知晓张书缘的一些财产情况,所以他很相信他张书缘是最快也是最先能从兼并之事中脱身。

“诶,这话就客气了。”

张书缘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在户部拿到所有在京官僚的地契后,王承恩便就看向了温体仁与张书缘。

“两位阁部,此案乃关乎我朝万年之基,还请两位大人配合我等,以免我等奴婢再闹出些什么不好的事出来。”

王承恩是阴阳怪气的开口。

虽然他能看出来皇帝在有意无意的培植温体仁,但他可不是那听之任之的人,所以早在温体仁晋升到中枢的那一刻,他就为了自己的皇爷着想,将自己的心腹太监派去温体仁的老家走访了,这自然也就抓到了些温体仁的小辫子。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他不知道,温体仁是怎么看待自己这种人的。

“公公说的是,如此重案涉及国本,本阁万不敢推卸,定会交府上之人倾力配合。”

可他未曾想到,温体仁听到这话不但没生气,反而是偷偷的给他递眼色讨好。

“这温大人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小哥要向皇爷举荐他。”

这种眼神在王承恩看来很是出奇,因为如今的官场之中,尤其是文官群体是十分厌恶宦官集团的,是恨不得将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才好。

“好,不愧是我当朝阁臣,那咱家就代诸位奴婢弟兄谢过温大人了。”

微微点了点头,王承恩就知道了他的心思,当即就带着人去到了他府上。

按照户部留存的凭证,以及在温府中搜出地契,还有张书缘丈量出的具体数据。

在这三方数据对照之中,这温体仁一家的土地还真不算多,在京师的田亩只有六顷不到,还是于去年夏天时置办的。

当然这数据是不算他浙江老家的,若是加上他老家的田产恐怕也得有个五六百顷了。(百亩为顷,百顷为万)

的确,能在此时出相入仕的官员,大多都是出自于大资产之家,普通百姓想供出一个秀才都很难。

因为,那大多数普通人是在这七八十年间,连温饱都无法彻底解决,就更别提眼下还有着各种天灾了,可以说能不被饿死就是万幸了。

在温体仁府上审查了一天,王承恩等太监便就确定,温体仁并不牵涉北直隶兼并之事,于是就恢复了他的部分权柄,能让他行使户部尚书的职责了。

虽然是查清了他温体仁一族并不涉及北直隶兼并之事,但考虑到其乃执掌户部的因素。

所以他温体仁也没有立刻恢复自由身,反而是被禁足在了府中办公,方正化更是在户部,通宵达旦的核查他温体仁在职时的各种审批。

对此,温体仁是一点脾气也不敢有,不但要和声细语的哄着这些宦官,还要十分识趣的听从他们的安排。

虽然他是感觉自己做的(包装)像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清流,但他还是不免的害怕在处事之中有什么遗漏,于是他便就命令下人开始向王承恩等人行贿了。

面对下人送来的各种好处,王承恩是一点都不敢收,不但让下人将东西给送回去外,更是将此事告诉了张书缘与朱由检。

……

“呵呵,王大哥,这温体仁是在怕你啊。”

汾阳郡王府中,王承恩与张书缘是对席而坐。

而自从“查清”了温体仁一家的田产之后,王承恩便就带人来查他张书缘了。

这虽然说的是要查他,但王承恩却明白,无论小哥的田产是有多少,那都是他应该得的。

因为若是没有他,只怕这江山是会一日不如一日,到时候别说是干这些大事了,只怕连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怕我?”

王承恩很是不解,心想他都有皇爷给站台了,这怎能还会怕我?

“是啊,他想往上爬,自然就得考虑你们这些内臣。而这俗话说的好,什么话都比不上枕边话,而你们是除了宫里的那些个娘娘们,就属你们的话能入陛下的心了。”

张书缘说的没错,作为宫里的大太监,尤其是皇帝的贴身太监,那分量是一点都不比皇后轻的,有时候甚至一句话就能让朝廷的走向改道。

而这最鲜活的例子,就是大明战神朱祁镇的贴身太监王振。

就因为他一句话,直接就导致了大明生了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精锐丧失六成以上的战力。

“张阁,那温体仁给的东西,咱家是怎么处理?皇爷跟我传信说让我自己看着办。”

面对着温体仁接连不断的行贿,王承恩就很是头疼,生怕因此被李凤翔等人知晓,从而影响了自己在皇爷近前的形象。

“嗨,还能这么处理?肯定是不收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