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85章 橹声藏令暗河通途(第2页)

第385章 橹声藏令暗河通途(第2页)

她能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比寻常人烫些,是紧要关头才会有的灼意。

顾承砚抬头,正撞进她眼底的清潭——那里没有慌乱,只有等他拿主意的笃定。

他突然笑了,指节叩了叩船舷:“若雪,你记不记得上个月染坊老周说,蚕丝废料填在墙缝里能隔音?”

苏若雪瞳孔微缩。

她想起那日老周抱怨新染缸震动吵得人头疼,顾承砚蹲在废料堆前翻了半天,说“蚕丝纤维交错能吸震”。

此刻他眼里的光,和那时如出一辙:“声呐听的是震动。咱们做双层船壳,中间夹蚕丝废料和蜂蜡——就像给船裹层软甲。”

“好手段!”陈阿九的橹柄重重磕在船板上,震得水珠乱溅,“我爹当年修古船,船缝填麻丝桐油,就是这理儿!”他粗糙的拇指蹭过橹柄暗扣,“我这就回船坞,挑最结实的樟木做外板,里层用轻杉——双层壳之间留三寸空当,保准能吞了震动。”

苏明远突然把拆下来的铜丝往兜里一塞,转身就要跳船:“我去铁厂找老匠头!他做过火车减震弹簧,知道怎么让夹层更密。”雨水顺着他额滴进衣领,他却像完全没察觉,只把裤脚卷到膝盖,踩上船帮时溅起老高的水花。

“明远!”苏若雪喊住他,从怀里摸出块干帕子抛过去,“带着这个,擦手。”青年愣了愣,接住帕子时指节微微抖,到底没说谢,闷头扎进雨幕里。

顾承砚望着他的背影,又转向青鸟:“去把‘七子’里懂声学的老匠请来。我要船行时的震动值,比鱼摆尾还轻。”青鸟应了声,短刀在腰间一磕,几个纵跃便消失在芦苇荡里。

三日后的子夜,太湖水像块淬了墨的玉。

顾承砚立在岸边礁石上,外衣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二十步外的芦苇丛里,苏若雪抱着“听机匣”,耳机线缠在手腕上——那是她用旧留声机零件改装的,能捕捉水下半里内的震动波。

“船动了。”陈阿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老人裹着件油布衫,手里攥着半块船板——正是航船的样品。

月光漫过水面,那艘改装乌篷船正缓缓离岸,船身吃水比寻常浅三寸,船底泛着不寻常的哑光——那是老匠头连夜涂的吸震蜂蜡。

苏若雪的手指突然收紧。

耳机里原本刺啦的电流声,此刻只剩若有若无的嗡鸣。

她抬头看向顾承砚,眼睛亮得像星子:“震波值o。3!比陈师傅说的‘鱼摆尾’还低!”

远处吴淞口方向,日方监听站的探照灯扫过水面。

顾承砚摸出怀表,秒针刚走过“12”。

三息后,芦苇丛深处亮起三点红光——是青鸟的信号。

“已过哨,无扰。”苏若雪轻声复述,声音颤。

陈阿九突然用船板拍了下礁石,震得水珠四溅:“好!这船走得比野鸭子还轻!”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抚过船板夹层,那里还沾着未擦净的蚕丝絮,“苏先生要是看见。。。。。。”他喉结动了动,没说下去。

顾承砚望着船影消失的方向,月光在他眉骨投下阴影。

“他们听的是机器,我们走的是人心。”他低声道,“陈师傅的橹,老匠的壳,明远的铜丝,若雪的听机匣。。。。。。”他转头看向苏若雪,雨丝落在她睫毛上,“这些加起来,才是拆不碎的网。”

七日后的清晨,十二艘“哑船”分批泊在苏州河码头。

船身刷着“吴县王记”的旧漆,舱里堆着冒尖的蚕茧——最底下的一层,是用油纸包好的电机零件。

陈阿九站在头船船尾,橹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暗扣里的接收器闪着幽蓝的光。

“起锚!”他的号子混着江风传开,十二艘船依次解缆。

苏若雪站在码头上,手里攥着块蚕丝帕子——那是她连夜绣的,每根丝线都对应一艘船的编号。

顾承砚站在她身侧,望着船队渐远的背影,直到最后一艘船的白帆融进晨雾里。

变故生在当夜子时。

顾宅东厢的地窖传来细碎的撬动声。

守夜的青鸟正往炭盆里添煤,耳尖突然一动——那声音太轻,像老鼠啃木梁,可他听得真切。

他抄起短刀贴墙而行,月光从廊下漏进来,照见地窖石门缝里漏出的细尘。

“谁?”他低喝一声,短刀划破空气。

石门外的动静猛地一滞,接着是重物坠地的闷响。

青鸟冲出去时,后巷只剩满地碎砖,和一枚被踩碎的铜纽扣——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机油,内侧有道极浅的划痕,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那道划痕。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的一声,惊得檐角铜铃乱响。

青鸟把碎纽扣揣进怀里,抬头望向顾宅正厅的窗户——那里还亮着灯,顾承砚的影子在窗纸上晃动,正对着《申江织脉图》画新的标记。

雨不知何时停了,后巷的青石板上积着水洼。

青鸟望着水洼里自己的倒影,又摸了摸怀里的碎纽扣。

他突然想起三日前在铁厂看见的工牌——“恒裕隆机修科”的铜纽扣,和这枚碎的,纹路一模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