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个微小的低压,如同钥匙插入锁孔,精准地触动了绿洲下方一个早已被遗忘的、由特殊岩层构成的地下共振腔。
嗡——
一声低沉却悠远的共鸣从地底深处传来,无形的声波扫过附近的三座讲堂。
讲堂内部的声学结构在这股共振的影响下,生了极其细微的物理形变,自动校准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扩音和收声状态。
许墨的意识波动微微震颤了一下。
这不是他的设计。
在他的计划里,校准声学结构需要复杂的工程和巨大的能源。
而现在,一个孩子,一只无心的纸鸢,一阵恰到好处的风,用一种他从未设想过的方式,达成了他最想看到的结果。
他没有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他创造了一个能自己找到完美答案的世界。
与此同时,在星球南部的赤色断崖,小海正带领着修复小队,清理一条古老的岩刻输水渠。
这条水渠是“前文明”的遗迹,修复难度极大。
当他用高压气枪吹开渠底厚厚的沉积层时,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板暴露出来。
金属板上刻满了陌生的符号,刻痕很深,带着一种原始而粗犷的美感。
小海皱起了眉,这些符号的逻辑结构,他隐约觉得有些眼熟。
他立刻拍照上传,让苏瑶的系统进行破译。
结果很快传来,小海看着光屏上的译文,震惊得无以复加。
这块看起来饱经风霜的金属板上记录的,竟然是“第一声源”讲堂一个小组上周刚刚提交、又因可行性太低而被废弃的“风蚀地形引导地下水”方案!
一个上周的废案,怎么会变成一块深埋在古老水渠底部的“文物”?
更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是,苏瑶的分析报告指出,金属板上那些刻痕的深度、角度和分布,与修复队刚刚测量的、此地断崖当前的地质应力分布图完美吻合。
仿佛……仿佛有人提前数日,甚至更早,就已经知道了这里的地质状况,并将这个“废弃方案”用最契合地质纹理的方式,“种”进了这片大地。
小海缓缓抬起头,看向天空。
风正穿过断崖巨大的裂缝,出阵阵低沉的、如同管风琴般的吟唱。
那声音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音,它像一位严厉而智慧的导师,正在低声批改着脚下这片土地的作业。
中央控制室里,苏瑶将所有收集到的“风续稿”数据,连同小海来的惊人现,汇编成一个独立的文档。
她凝视着文档的标题,沉思片刻,将其命名为《未完成集》。
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献。
它记录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诞生的过程。
她准备将它接入全球讲述网络,让每一个人都能见证这个新时代的黎明。
她将手指放在了“上传”的虚拟按键上。
就在指尖触碰到光屏的瞬间,一个鲜红的警告窗口猛地弹出,占据了整个屏幕:【警告:无法归档。
目标内容正处于持续变动中。】
苏瑶愣住了。
她刷新了页面,重新打开《未完成集》。
眼前的景象让她屏住了呼吸。
文档里的每一段文字都在极其缓慢地蠕动、演变。
一个公式的末尾,自行推导出了一个新的变量;一张图纸的边缘,自动优化延伸出更合理的结构;甚至在一篇章节的末尾,凭空浮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引力波与植物光合作用关联”的标题。
它在自己写自己。
苏瑶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很久,最后,她轻轻地笑了。
她关掉了上传程序,关掉了警告窗口,关掉了整个光屏。
知识已经不再是需要被记录和传播的静态文本,它本身就是一场席卷整个世界的风暴。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一阵温暖的风涌了进来,吹动了她的梢。
窗框上,一支不知是谁遗落的口琴,被风微微一推,从边缘滚落,掉进了窗外的沙地里。
口琴没有摔坏,它静静地躺在柔软的沙子上,十个吹孔和簧片整齐地朝向天空,像一支准备就绪的笔,正无声地等待着,等待着风来为它谱写新的乐章。
远方,“第一声源”讲堂的钟声被风送来,悠长而清晰。
林小雨站在讲堂的最高处,看着下方广场上聚集起来的、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大人。
她的眼神不再有困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释然。
她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而她,将要亲手开启下一个。
她清了清喉咙,准备宣布那个将彻底改变一切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