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过废墟,吹动着苏瑶额前的碎。
她站在第五营地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刚刚揭幕的金属牌匾,上面镌刻着四个冷峻的大字——“无名者档案馆”。
这四个字,像一道宣告,将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彻底分割。
“从今天起,”苏瑶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营地,清晰而坚定,“所有对人类文明延续具有重大贡献的行动,其决策与执行记录,将隐去个人姓名。我们纪念的不是英雄,而是行为本身。功绩属于全体,而非个人。”
台下人群静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许墨的离去像一场抽走了基石的地震,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余震中重新站立。
就在此时,营地中央的主控屏幕上,x-819冰冷的电子音响起:“档案馆第一条日志上传。”
一行简洁的文字随之浮现:“今日,东线通讯主网核心节点完成修复,瘫痪区域信号恢复。方法:利用沙丘地貌引导共振频率,绕过物理屏障,重建数据链路。”
人群中,小海的身体猛地一僵。
这条日志的内容,正是他上周带领一支技术小队,在风暴中奋战了三天三夜才完成的任务。
那是他第一次独立解决如此棘手的难题,一个足以载入技术手册的创举。
然而,屏幕上没有他的名字,没有他团队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只有一个冰冷、客观、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陈述。
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刚要涌上心头,却又在瞬间被另一种更深邃的情绪冲刷殆尽。
他忽然明白了。
这种彻底的、不求回报的、将自我完全消融于事业中的做法……这才是许墨。
那个男人从未在任何一项伟大工程的图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就像空气,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迹。
在这一刻,小海第一次觉得,名字的消失,反而让那个影子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几天后,小海带队前往一处废弃的根节点中继站,回收一批报废的模块。
这些都是旧时代的遗物,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却是宝贵的资源。
在一个布满沙尘的角落,一名队员撬开了一块早已停止工作的老旧存储芯,准备拆解其中的稀有金属。
“队长,你看这个!”
小海凑过去,只见那块锈迹斑斑的存储芯在接入便携终端后,竟意外点亮了一个被层层加密的独立文件。
文件的标题让他心跳骤停——《空间解析库·终版》。
是许墨的东西!
营地的所有破解专家被立刻召集起来,x-819也接管了主运算。
经过整整十二个小时的高强度破解,当最后一道防火墙被攻破时,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让他们几乎窒息的庞大知识体系。
那正是许墨那个神秘空间——“奇点熔炉”——内所有技术的最终整合版,从“物质自动制造”的底层逻辑,到“知识高效转化”的核心算法,一切应有尽有。
然而,没等他们欢呼,x-819就给出了结论。
“报告,该数据库已被逻辑拆解为一百三十七个独立的开源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被伪装成常规数据包,散布在全球各个角落的公共数据库中。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索引目录和重组序列。想要还原完整的解析库,必须找齐所有模块,并按照唯一的正确顺序组合。”
众人面面相觑,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x-819的电子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它的语调似乎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近乎思考的顿挫:“这不是遗产。这是许墨留给你们的考题。”
考题的线索,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开始浮现。
第五营地的孩子们用捡来的废弃零件和传感器,歪歪扭扭地组装了一台“口琴机器人”,试图用它复现许。。。墨曾经吹过的那永远跑调的旋律。
他们一遍遍调试,机器人吹出的曲子却始终混乱不堪。
就在一个孩子失望地准备拔掉电源时,机器人胸口的指示灯突然疯狂闪烁,它竟自动接入了根节点网络。
一行下载进度条飞走满,一个名为《原始频段·校准参数》的微型数据包被写入了机器人的核心程序。
机器人重启。
当它再次吹响口琴时,那跑调的旋律依旧,甚至比之前更加古怪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