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四单元 真宗继位稳朝局六郎智斗辽细作公元997-1000年(第1页)

第四单元 真宗继位稳朝局六郎智斗辽细作公元997-1000年(第1页)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的汴梁城,春天来得比往年晚些。皇宫里的玉兰花刚打花苞,就被一场倒春寒冻得蔫了半截,像极了满朝文武此刻的心情——太宗皇帝赵光义刚驾崩,新君赵恒刚坐上龙椅,谁都摸不准这位新皇帝的脾气,更不知道大宋接下来要往哪走。

赵恒坐在御座上,看着下面站得整整齐齐的大臣,心里比谁都慌。他今年才三十岁,之前一直当王爷,天天琢磨的是书法和茶道,哪管过国家大事?现在突然要管这么大个摊子,连怎么批奏折都得偷偷问太监。

“诸位爱卿,”赵恒清了清嗓子,声音有点颤,“先帝驾崩,朕承继大统,心里没底。往后国家大事,还得靠诸位爱卿多费心。

底下的大臣们互相使了个眼色,赵普第一个站出来:“陛下放心,老臣定当辅佐陛下,稳住朝局,保大宋平安。眼下最要紧的是三件事:一是办好先帝的丧事,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孝心;二是安抚各地百姓,别让有心人趁机作乱;三是稳住边境,尤其是莫州和并州,不能让契丹趁虚而入。”

李继隆也跟着附和:“赵宰相说得对!臣愿率军驻守汴梁周边,防止有人作乱;杨延昭将军在莫州威望高,让他继续守莫州;潘美将军在并州经验丰富,让他守并州,这样边境就稳了。”

赵恒连忙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先帝丧事按最高规格办,全国哀悼三个月;各地官员要安抚百姓,谁敢趁机欺压百姓,朕定不轻饶;杨延昭、潘美各守其地,务必守住边境!”

旨意一下,大臣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看来这位新皇帝虽然年轻,但不糊涂,知道听老臣的话。可谁都没注意到,站在角落里的王继恩,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满。这王继恩本想趁着太宗驾崩、新君刚继位的机会,扶持太宗的另一个儿子赵元佐当皇帝,自己好捞个拥立之功,没想到赵恒继位这么顺利,他的算盘落了空。

王继恩越想越不甘心,散朝后偷偷找到几个跟自己交好的官员,在皇宫附近的茶馆里密谋。“诸位,先帝在时,咱们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现在新皇帝上来,眼里只有赵普和李继隆,咱们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一个叫李昌龄的官员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之前想求陛下给我儿子安排个官职,陛下都没答应,还说要按规矩来。这规矩不就是赵普定的吗?”

“依我看,咱们得想个办法,”王继恩压低声音,“赵元佐王爷素有贤名,当年先帝还想过立他为太子,后来因为他疯了才改立赵恒。咱们不如想办法把赵元佐扶上皇位,到时候咱们都是功臣,还愁没官做?”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动心。可一想到李继隆手里有兵权,赵普又老谋深算,他们又有点害怕。“可李继隆和赵普都站在赵恒那边,咱们能斗得过他们吗?”

王继恩冷笑一声:“李继隆虽然能打,但他现在要守汴梁,分身乏术;赵普年纪大了,精力不行了。咱们只要找到机会,散播谣言说赵恒不是先帝亲生的,再偷偷把赵元佐从府里接出来,逼赵恒退位,大事就能成!”

几个人商量好后,就开始行动。他们偷偷在汴梁城里散播谣言,说赵恒是宫女所生,不是太宗的亲生儿子,没资格当皇帝;还派人去赵元佐的王府,想把赵元佐接出来。可赵元佐当年因为反对太宗迫害弟弟,气得疯疯癫癫,现在见了陌生人就扔东西,根本没法扶上皇位。

王继恩的阴谋很快就被赵普知道了。赵普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立刻找到李继隆:“王继恩这狗东西,居然敢谋逆!咱们得赶紧禀报陛下,把他抓起来,不然要出大事!”

李继隆也很生气:“好!咱们现在就去见陛下,要是王继恩敢反抗,我直接派兵抓他!”

两人来到皇宫,把王继恩的阴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恒。赵恒吓得脸都白了,手都开始抖:“王继恩……他怎么敢这么做?朕待他不薄啊!”

赵普拍了拍赵恒的肩膀:“陛下,这王继恩本来就野心勃勃,先帝在时他就不安分,现在见陛下年轻,就想趁机作乱。咱们必须尽快抓了他,不然他还会搞出更大的乱子!”

赵恒定了定神,说道:“好!赵宰相,你负责起草圣旨,宣布王继恩的罪行;李将军,你负责派兵,把王继恩和他的同党都抓起来!”

李继隆领了旨,立刻率领禁军,包围了王继恩的府第。王继恩正在家里跟同党喝酒,商量下一步的计划,见禁军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连忙想翻墙逃跑,结果被禁军士兵一脚踹下来,摔了个狗吃屎。

“王继恩,你这乱臣贼子,竟然敢勾结党羽,图谋不轨!陛下有旨,将你和你的同党全部拿下,打入天牢,等候落!”李继隆手持圣旨,一脸威严地站在王继恩面前,身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

王继恩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圣旨,如遭雷击,一下子瘫倒在地。他的脸色变得惨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不,我冤枉啊!我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谋反之心!”王继恩趴在地上,一边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边声嘶力竭地喊道,“这都是赵普和李继隆他们陷害我的!他们想要置我于死地啊!”

然而,李继隆根本不理会他的辩解,他冷笑着说道:“王继恩,你不要再狡辩了!你所犯下的罪行,人证物证俱在,你是逃不掉的!”说罢,他一挥手,身后的士兵们便如饿虎扑食一般冲上前去,将王继恩死死地按在地上。

王继恩还想继续呼喊,但他的嘴巴已经被士兵们捂住,只能出呜呜的声音。他的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恨,死死地盯着李继隆,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可不管他怎么喊,禁军士兵还是把他和他的同党都绑了起来,押往天牢。第二天,赵恒下旨,将王继恩流放均州,永不录用;他的同党也都被革职查办,有的被流放,有的被关进大牢。

汴梁城里的百姓听说王继恩谋逆被抓,都拍手称快。有小贩编了新段子:“王继恩,心太黑,想把新君拉下马,多亏赵普李继隆,抓了逆贼保大宋!”连皇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在私下里议论王继恩的下场,说他是罪有应得。

解决了王继恩的事,赵恒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对赵普和李继隆更加信任,凡事都跟他们商量。赵普也趁机向赵恒建议,继续推行太宗时期的政策,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囤积粮草,为将来北伐做准备。赵恒虽然没太宗那么大的雄心壮志,但也知道北伐是大宋的大事,就点头同意了。

可边境的事,还是让赵恒很头疼。契丹虽然没大规模进攻,但小股骚扰从来没断过,尤其是莫州,因为杨延昭守得严,辽军没占到便宜,就想出了更阴的招——派细作潜入莫州,打探情报,想里应外合,攻占莫州。

这天,杨延昭正在莫州的城楼上巡查,突然看到一个穿着大宋百姓衣服的人,鬼鬼祟祟地在城墙附近转悠,还时不时地往城楼上看,手里好像还拿着什么东西。

“周信,你看那个人,是不是有点不对劲?”杨延昭指了指那个可疑的人,对身边的周信说。

周信眯着眼睛看了看,说道:“将军,那个人看起来不像咱们莫州的百姓,莫州的百姓见到咱们都会打招呼,他却躲躲闪闪的,肯定有问题!”

杨延昭点了点头:“你带几个人,悄悄过去,把他抓起来,别惊动他。”

周信领了命,带着几个士兵,假装成百姓,慢慢靠近那个可疑的人。那个人见有人过来,想转身逃跑,可周信早就料到他会跑,一个箭步冲上去,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士兵们立刻上前,把他绑了起来。

“你们是谁?为什么抓我?”那个人一边挣扎一边喊,口音有点奇怪,不像河北本地人。

周信冷笑一声:“你别装了!你是不是契丹的细作?来莫州打探情报的?”

那个人脸色一变,可还是嘴硬:“我不是细作!我是从山东来的商人,来莫州做买卖的!”

“做买卖的?”周信从他身上搜出一张纸条,上面画着莫州的城防图,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这是什么?你要是做买卖的,身上怎么会有城防图?”

那个人见被搜出了证据,再也不敢嘴硬,吓得浑身抖:“我……我是契丹的细作,是耶律斜轸将军派我来的,让我打探莫州的城防情况,还有杨将军的兵力部署……”

杨延昭得知抓住了契丹细作,立刻让人把他押到自己的官署。他坐在椅子上,看着跪在地上的细作,问道:“耶律斜轸还让你做什么?你们还有多少细作潜入了莫州?”

细作哆哆嗦嗦地说:“耶律将军还让我联络莫州城里的契丹降兵,让他们在晚上打开城门,接应辽军进城。我们一共有十个细作潜入了莫州,都扮成了百姓或者商人,分散在莫州城里。”

杨延昭心里一惊——他之前收留了一千多名契丹降兵,没想到耶律斜轸会打这些降兵的主意。他连忙问道:“你联络上那些降兵了吗?他们有没有答应帮你们?”

细作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联络,我刚找到几个降兵的住处,还没跟他们说话,就被你们抓了。”

杨延昭松了口气,说道:“算你老实。我问你,耶律斜轸打算什么时候攻打莫州?带了多少兵力?”

细作说:“耶律将军打算三天后晚上,率领三万辽军,攻打莫州。他说只要城门打开,就能一举攻占莫州。”

杨延昭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主意。他对周信说:“周信,你先把这个细作关起来,派人看好他,别让他跑了。再去通知王贵和刘顺,让他们立刻来我这里开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