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0章 柴荣二征南唐的雷霆手段与李煜的摆烂式自救(第2页)

第10章 柴荣二征南唐的雷霆手段与李煜的摆烂式自救(第2页)

而那座浮桥更是让刘仁赡心头一紧,它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河面上,将后周军的南北两岸紧密连接起来。有了这座浮桥,后周军的调动变得异常灵活,再也无需绕远路渡河,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攻城能力。

刘仁赡心中暗自叫苦,他忍不住对身边的副将叹息道:“柴荣这小子,简直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怪才!他竟然把攻城当成了修水利工程,如此一来,我们的麻烦可就大了啊!”

为了能够一举击溃南唐守军的士气,柴荣决定亲自登上高台擂鼓助威。只见他迅脱下身上厚重的铠甲,露出里面那件青色战袍,战袍随风飘动,更显其英姿飒爽。

他双手紧握着鼓槌,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整个战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随着他手臂的挥动,鼓槌如流星般狠狠地砸向战鼓,出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巨响——“咚!咚!咚!”

这鼓声犹如九天惊雷,在战场上滚滚回荡,震耳欲聋。每一声鼓响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后周的士兵们听到这激昂的鼓声,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他们的斗志瞬间被点燃。他们扛着云梯,举着盾牌,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朝着寿州城墙猛冲过去。

在战场上,有一个名叫王虎的年轻士兵,他以其惊人的力量和极快的度而闻名。当攻城战的号角吹响时,他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云梯,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一般,冲向城墙脚下。

王虎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他的每一步都似乎能引起地面的震动。他的呼吸急促,但却充满了决心和勇气。当他终于抵达城墙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手脚并用,迅地开始攀爬云梯。

他一边攀爬,一边大声呼喊:“兄弟们,冲啊!陛下说了,只要我们拿下寿州,今晚御膳房就会给我们加鸡腿,而且管够!”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身后的士兵们勇往直前。

然而,城上的南唐守军并没有被王虎的气势所吓倒。刘仁赡亲自督战,他站在城墙上,目光如炬,指挥着士兵们进行顽强的抵抗。

城墙上的士兵们迅行动起来,他们搬起巨大的滚木和礌石,毫不犹豫地朝着正在攀爬云梯的王虎砸去。这些沉重的攻击物带着巨大的冲击力,一旦击中目标,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有的士兵还将点燃的火把扔向云梯,企图烧毁这一重要的攻城器械。熊熊的火焰在云梯上燃烧,瞬间形成了一道火墙,给攻城的士兵们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南唐的一座古城墙上,一个满脸沧桑、身经百战的老兵正紧紧地贴在女墙后面。他的身上穿着破旧的盔甲,手中握着一块沉甸甸的板砖,眼神犀利而坚定地盯着下方正在攀爬云梯的周军士兵。

只见那老兵突然站起身来,用尽全身力气大喊道:“有种的就给老子爬上来!爷爷我这里的板砖多着呢,保证让你们这些家伙好好尝尝寿州城的厉害!”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回荡着,让人心惊胆战。

话音未落,老兵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板砖狠狠地砸向下方的周军士兵。那板砖犹如炮弹一般,直直地飞向一个正奋力攀爬云梯的周军士兵。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板砖不偏不倚地砸中了那士兵的头盔,士兵惨叫一声,身体失去平衡,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从云梯上直直地摔落下去。

然而,后周军队的进攻势头异常凶猛,仿佛永无止境一般。他们的水轮炮不断地轰击着城墙,每一次撞击都带来巨大的震动和破坏。西北角的城墙在这持续的攻击下,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出现了一道长达一丈多宽的巨大裂缝,仿佛是这座城市防御的一道致命伤口。

与此同时,浮桥上的周军骑兵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他们迅绕过东门,对南唐守军动了突然袭击。这一战术变化让南唐军队猝不及防,防线瞬间被撕裂。

而在后周军队中,赵匡胤更是身先士卒,亲自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踩着云梯如飞鸟一般迅爬上城头。他的身影在城墙上显得格外高大威猛,手中的长剑闪烁着寒光,与南唐守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城墙上,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惨叫声和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乱而惨烈的景象。原本只是一场关于粮草的争夺战,此刻却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破城之战”。南唐守军们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抵挡着后周军队的猛烈攻击,但面对如此凶猛的敌人,他们的抵抗显得越来越艰难。

刘仁赡站在城头,他的身躯挺拔而坚毅,仿佛与这座城池融为一体。他的目光凝视着周围,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无尽的悲凉。

远处,柴荣的军队依旧在擂鼓,那激昂的鼓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压力,不断冲击着刘仁赡的心灵。他深知,柴荣这次带来了“奇器”,使出了狠招,寿州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也无法支撑太久了。

然而,刘仁赡并没有被绝望吞噬。他紧握着手中的佩剑,剑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对着身边的士兵们高声喊道:“兄弟们!就算城破,咱们也要站着死!绝不能让周军小瞧了我们南唐的将士!”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城头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灵。士兵们听到他的呼喊,纷纷振作起来,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

刘仁赡深吸一口气,然后提着剑,毫不犹豫地朝着冲上来的周军士兵冲了过去。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的身影在城头上如同一道闪电,迅地穿越过密集的箭雨,径直冲向敌人。

二、金陵迷局:李煜装病祈佛避战,柴荣笑看骈文拒和

显德四年(公元956年),柴荣二次南征的消息传到金陵,像一盆冰水浇在南唐君臣头上。可李煜没有急着召集群臣议事,反而先一步对外放出消息——“国主偶感风寒,重病缠身,即日起暂理朝政”,随后干脆躲进柔仪殿,把后宫变成了“避战港湾”。

往日里处理朝政的紫宸殿冷冷清清,柔仪殿却香烟缭绕。李煜让宫人搬来佛像,与小周后每日穿着素色僧衣,坐在蒲团上焚香诵经,案上摆着《金刚经》《心经》,连说话都刻意放轻声音,美其名曰“静心祈福,为南唐消灾”。

大臣陈乔是个急脾气,听说李煜躲在后宫不管事,一路小跑冲到柔仪殿外,用力拍着宫门大喊:“陛下!后周军已拿下濠州,正朝着寿州合围,再不下令调兵,淮南就全丢了!您快出来主持大局啊!”

殿内半天没动静,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李煜慢悠悠的声音,还带着几分不耐:“陈爱卿稍安勿躁,朕正在求菩萨保佑周军退去,此乃大事,不可打扰。等朕祈福功成,淮南自然平安。”陈乔站在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诵经声,气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这皇帝一门心思求佛,根本听不进半句劝。

装病祈福了十几天,寿州的战报越来越危急,连后宫的宫女都知道“周军快打到长江了”。李煜见装病躲不过去,又琢磨出个“文斗”的法子——给柴荣写一封骈文求和信。

他召来南唐最顶尖的文人,陪着自己在澄心堂打磨词句,从“惟炎黄之苗裔,共承华夏之血脉”写起,引《诗经》《左传》的典故,把“不愿两国交兵、百姓受苦”的意思,用华丽的辞藻层层包装,最后才委婉提出“愿尊大周皇帝为天下共主,南唐永世称臣纳贡”。信写完后,李煜还反复吟诵,得意地对小周后说:“你看,这样既显了诚意,又不失南唐的体面。”

可这封“文采斐然”的求和信,到了柴荣手里,却成了笑谈。柴荣在军帐里当着赵匡胤、李重进的面展开信纸,刚读了几句“星河垂泪,江淮含悲”,就忍不住笑出了声:“李煜这小子,倒是个好文采!写篇求和信都跟写赋似的,辞藻比他的投降书还好看。”

他随手把信扔给身边的将领,语气带着嘲讽:“跟朕谈‘炎黄子孙’‘化干戈为玉帛’?早干嘛去了?现在才说这些,晚了!告诉李煜,想求和,就把淮南十四州的地契交出来,少跟朕玩文字游戏!”使者带着柴荣的回话回到金陵,李煜捧着被退回的信,愣了半天,才叹着气说:“柴大哥怎么就不懂朕的苦心呢?”

求和被拒,装病无用,李煜彻底没了辙,干脆在金陵城里搞起了“大规模祈福”。他下旨动用国库银两,在皇宫外的朱雀大街搭建巨大的法坛,请来数百名高僧,日夜不停地做法事,还要求金陵城内的百姓都要焚香跪拜,“共祈佛祖护佑南唐”。

法会当天,李煜亲自来到法坛前,穿着宽大的僧衣,跪在佛像前,哭得眼泪鼻涕直流,声音哽咽:“佛祖显灵啊!周军残暴,百姓无辜,求您慈悲,让周军退去吧!只要能保住南唐,朕愿意吃素三年,重修百座寺庙!”

小周后站在一旁,看着李煜哭得“梨花带雨”,又想起城外日益逼近的周军,忍不住小声劝道:“陛下,您这拜佛的功夫,要是能用来整顿军队、安抚百姓,或许……”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煜猛地打断,他红着眼睛,语气严肃:“爱妃!不可对佛祖不敬!诚心才能感动神明,你懂什么!”

小周后看着他执迷不悟的样子,只能无奈地低下头——她知道,这位皇帝心里,从来都没有“治国”的念头,只有“侥幸”的幻想。可乱世里的命运,从不是靠祈祷就能改变的。当柴荣的大军在寿州城外架起水轮炮,当赵匡胤的骑兵冲破南唐的防线,李煜的焚香与眼泪,终究没能留住南唐的半壁江山,只留下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迷惑操作”,成了五代乱世里的一段荒唐谈资。

三、寿州绝唱:刘仁赡尽忠殉国,柴荣叹服封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