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5章 后晋风雨飘摇与南唐暗流涌动乱世中的权谋与情殇(第2页)

第5章 后晋风雨飘摇与南唐暗流涌动乱世中的权谋与情殇(第2页)

公元947年,契丹军队冲进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穿着素服,跪在城门口,等着耶律德光处置。耶律德光看着他,冷笑道:“你不是想硬气吗?现在怎么不硬了?”石重贵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耶律德光把石重贵和他的家人都押往草原,一路上受尽屈辱。石重贵的皇后冯氏,长得貌美,被契丹士兵调戏,她哭着求石重贵救命,石重贵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到了草原后,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破帐篷里,冬天没有炭火,冻得瑟瑟抖,曾经的皇帝皇后,活得连草原上的奴隶都不如。

石重贵这才明白,没有实力的“硬气”,不过是自取灭亡。他望着南方的天空,流下悔恨的泪水——如果当初能像李嗣源那样,好好治理国家,积蓄力量,或许就不会落得这般下场。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后晋的命运,就像他的人生一样,早已注定。

三、南唐的“文艺范儿”:李昪的治国与情愁

就在中原大地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南唐的日子相对安稳。李昪(徐知诰)当上皇帝后,一门心思搞建设,把南唐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不像李存勖那样沉迷戏台,也不像石敬瑭那样依附外族,而是每天穿着粗布袍子,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农桑、水利,晚上还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

有次南京城生水灾,淹没了不少农田。李昪连夜召集大臣,下令开仓放粮,还亲自到灾区查看灾情。他看见老百姓在水里捞粮食,浑身湿透,冻得嘴唇紫,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场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一个老农披上,说:“是朕没做好,让你们受苦了。”老农感动得直磕头,周围的百姓也跟着哭起来。

在李昪的治理下,南唐的经济越来越繁荣。南京的秦淮河畔,商铺林立,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辉煌,比唐朝的扬州还要热闹。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通过水路运往各地,甚至卖到了海外。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李昪也越来越拥戴,都称他为“仁君”。

李昪不仅会治国,还很重感情。他虽然认了李唐皇室当祖宗,却没忘了养父徐温的恩情。他追封徐温为“忠武皇帝”,还让徐温的儿子徐知询担任重要官职。徐知询一开始对李昪还有点不服气,觉得这皇位本该是徐家的。有次宴会上,他借着酒劲对李昪说:“陛下,要是没有我父亲,您能有今天吗?”李昪没生气,反而笑着说:“没错,没有义父,就没有朕。所以朕才要好好待你,让徐家世代荣华。”徐知询听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从此尽心尽力辅佐李昪。

李昪的皇后宋福金,是个贤内助。她出身贫寒,跟着李昪从微末一路走来,深知百姓疾苦。李昪有时候忙于朝政,忘了吃饭,她就亲自下厨,做些家常菜给李昪送去。有大臣劝她:“皇后身份尊贵,怎能亲自下厨?”宋福金却说:“陛下为国操劳,臣妾做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她还常常劝李昪:“陛下,治国要仁政,不能滥用刑罚,也不能劳民伤财。”李昪很听她的话,南唐的法律相对宽松,百姓犯罪的也少。

不过,李昪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儿子李璟。李璟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不爱读治国的书,整天就知道写诗填词,跟一群文人墨客混在一起。有次李昪想考考他的功课,让他谈谈对民生的看法,李璟却东拉西扯,最后竟然背起了自己新写的词。李昪气得把书扔在地上:“你这孩子,将来怎么继承大统?”

宋福金在一旁劝道:“陛下息怒,璟儿还小,慢慢教就好了。”李昪叹了口气:“我这是为他好啊。这乱世之中,光会写诗是没用的,得有治国的本事,才能守住这江山。”

李璟虽然不爱治国,却很有才华。他写的词清新婉约,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有《摊破浣溪沙》是这么写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昪看了,也不得不承认写得好,只是摇摇头:“可惜啊,你生错了地方,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当个文人墨客,倒也自在。”

李昪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常常想起年轻时的往事。他想起自己在濠州街头讨饭的日子,想起徐温把他带回家的那一刻,想起宋福金陪他吃苦的岁月。有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拉着宋福金的手说:“福金啊,我这一生,从孤儿到皇帝,已经很满足了。就是担心璟儿,他太善良,也太软弱,将来怕是守不住这南唐啊。”宋福金流着泪说:“陛下放心,臣妾会帮他的。”

公元943年,李昪病逝,享年五十六岁。临终前,他给李璟留下遗诏:“善待百姓,慎用兵戈,与邻国和睦相处。”李璟跪在床前,泣不成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李昪的一生,虽然靠“认祖宗”登上皇位,却用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了民心。他开创的南唐,成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一片乐土,也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只是他担心的儿子李璟,即将在这乱世中,开启一段充满爱恨情仇的帝王生涯。

四、安重荣的悲壮抗争:武将的血性与无奈

后晋末年,除了景延广,还有一个人对契丹的压迫忍无可忍,他就是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安重荣出身行伍,性格耿直,勇猛好斗,看不得契丹人在中原作威作福。

有次契丹使者路过成德,态度傲慢,对安重荣指手画脚。安重荣一怒之下,把使者绑了起来,指着他的鼻子骂:“你们契丹人算什么东西?敢在我们中原的地盘上撒野!”使者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安重荣本来想杀了他,手下劝道:“将军,杀了使者,会引来契丹大军的,三思啊。”安重荣这才把使者放了,但心里的火气更大了。

安重荣知道,光靠骂人没用,得有实际行动。他开始暗中联络不满契丹的藩镇,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契丹。他对部下说:“石敬瑭父子认贼作父,丢尽了中原人的脸。我们不能再忍了!就算战死,也不能让契丹人骑在咱们头上!”

石重贵知道了安重荣的计划,心里很矛盾。他既想摆脱契丹的控制,又怕打不过契丹,引火烧身。景延广劝他:“陛下,安将军是个忠臣,咱们应该支持他。只要各路藩镇联合起来,一定能打败契丹。”可石重贵犹豫了,他怕安重荣势力太大,将来不好控制。

耶律德光听说安重荣在联络藩镇,气得暴跳如雷,派人给石重贵送信:“赶紧把安重荣杀了,否则我就派兵南下!”石重贵吓坏了,赶紧派人去劝安重荣:“安将军,你就别闹了,好好当你的节度使,朕不会亏待你的。”

安重荣见石重贵如此窝囊,失望透顶。他对使者说:“回去告诉石重贵,我安重荣宁死也不会向契丹低头!他要是不敢打,我自己打!”

公元941年,安重荣在镇州竖起反旗,号称“勤王抗契丹”。他布檄文,痛斥契丹的暴行和石重贵的懦弱,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檄文里写道:“契丹蛮夷,入主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石氏父子,屈膝投降,甘当走狗,背叛祖宗。我安重荣,愿率忠义之士,驱逐鞑虏,还我河山!”

檄文一出,响应者众多,很多百姓和士兵都来投奔安重荣,他的军队很快就展到十几万人。安重荣亲自率军北上,准备迎击契丹。

石重贵见安重荣真的反了,又怕又气。他怕安重荣打败契丹后,会反过来对付自己;又气安重荣不听自己的命令,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最后,他在景延广的劝说下,决定出兵讨伐安重荣,名义上是“平定叛乱”,实际上是想借契丹之手除掉安重荣。

安重荣没想到石重贵会来打自己,一时措手不及。他的军队虽然人多,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百姓,缺乏训练,根本不是后晋正规军的对手。加上契丹人也出兵夹击,安重荣腹背受敌,屡战屡败。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安重荣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身上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他的部下劝他突围:“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以后再报仇!”安重荣摇摇头:“我起兵就是为了驱逐契丹,现在失败了,还有什么脸活着?”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杀了几个契丹士兵,最终力竭被擒。

安重荣被押到开封,石重贵下令将他斩示众。临刑前,安重荣对着南方的天空大喊:“苍天啊!我安重荣一心报国,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甘心!”他的声音回荡在刑场上,闻者无不落泪。

耶律德光听说安重荣死了,很高兴,派人来要安重荣的头颅。石重贵竟然真的把安重荣的头颅砍下来,送给了契丹。这件事让中原百姓彻底寒了心——连为他们抗争的英雄都要被如此对待,这后晋朝廷,还有什么指望?

安重荣的悲壮抗争,就像黑暗中的一点星火,虽然很快熄灭,却点燃了中原百姓心中的怒火。人们开始怀念李嗣源时期的安稳,痛恨石氏父子的懦弱和契丹的残暴。这股怒火,终将在不久的将来,化作摧毁后晋的力量。

五、南唐宫廷的暗流:李璟的初政与兄弟嫌隙

李昪去世后,李璟继位,成了南唐的新皇帝。这位文艺皇帝刚一上台,就把父亲的遗诏抛到了脑后。他觉得父亲太保守,南唐国力强盛,应该开疆拓土,重现大唐的荣光。

李璟重用冯延巳、冯延鲁等文人,这些人只会吟诗作赋,根本不懂治国打仗。冯延巳为了讨好李璟,整天在他耳边说:“陛下英明神武,文采风流,比唐太宗还厉害。只要陛下出兵,定能一统天下。”李璟被夸得飘飘然,真的开始筹划对外用兵。

南唐的第一个目标是闽国。闽国当时正内乱,李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派冯延鲁率军出征。冯延鲁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根本不会打仗,结果被闽国军队打得大败,损兵折将。李璟不仅不怪罪他,还安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次努力就好。”

李璟的弟弟们对他的做法很不满。三弟李景遂是个有头脑的人,他劝李璟:“大哥,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要慎用兵戈,与邻国和睦相处。现在我们国力虽然强盛,但还没到能一统天下的地步,还是先搞好内政再说吧。”李璟却不高兴了:“你懂什么?我这是为了南唐的将来。”

李景遂见大哥不听劝,就联合五弟李景达,在朝堂上反对用兵。李景达性格刚直,当着大臣的面说:“冯延巳等人只会误国,陛下要是再听他们的,南唐迟早要亡国!”李璟气得脸色白,当场把李景达贬为润州节度使,赶出了京城。

李景遂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大哥被冯延巳等人迷惑了,但又没办法。有天夜里,他独自登上城楼,望着秦淮河的灯火,想起父亲在世时的景象,忍不住叹了口气:“唉,南唐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李璟不仅在国事上糊涂,在感情上也很纠结。他宠爱一个叫种时光的妃子,种时光长得漂亮,又很会讨李璟欢心,李璟对她言听计从。种时光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就经常在李璟面前说太子李弘冀的坏话。李弘冀是李璟的长子,很有才干,性格也很刚毅,对冯延巳等人很不满。

种时光对李璟说:“陛下,太子太刚愎自用了,将来要是继位,肯定会迫害我们母子的。不如废了他,立我们的儿子为太子吧。”李璟虽然喜欢李弘冀,但经不住种时光天天吹枕边风,心里也开始动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