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九州民间志 > 第75章 狐妖嫁女录(第1页)

第75章 狐妖嫁女录(第1页)

宋理宗景定三年,中元节刚过,临安府仁和县外的陈家村还飘着些未散的香火气。村东头的陈默背着个蓝布包袱,正沿着田埂往三十里外的青溪村走——他舅舅前几日托人捎信,说自家种的晚稻遭了虫灾,想让他这个读过两年书的外甥去帮忙看看,能不能写个状子递去县里,求官府派个懂农事的人来瞧瞧。

陈默今年二十出头,生得眉目清秀,就是性子偏软,说话轻声细语的,倒不像个庄稼人,更像个没出过远门的书生。他娘走得早,爹是个挑货郎,去年冬天染了风寒没熬过去,如今家里就剩他一个。这次去舅舅家,包袱里除了两件换洗衣物,就只有半块他前日蒸的麦饼,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想着路上饿了垫肚子。

此时日头刚过晌午,秋老虎还带着些余威,田埂边的狗尾巴草被晒得蔫头耷脑,蝉鸣声也有气无力的。陈默走得额角冒了汗,正想找棵树歇脚,忽然瞥见前头岔路口立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青丘林”三个字,旁边还画了个箭头,指向前头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

他心里犯嘀咕:“往常去青溪村,走的是另一条道啊,怎么今儿多了个岔路?”又转念一想,许是村里人新踩出来的近路,便顺着箭头往林子里走。刚进林子,就觉得凉快了不少,头顶的树枝层层叠叠,把日头遮得严严实实,风一吹,还带着股草木的清香。

可走了没一会儿,陈默就觉得不对劲了。按说这林子再大,半个时辰也该穿过去了,可他走了快一个时辰,还是没看到尽头,反而隐约听到前头有丝竹声,像是有人在办喜事。他停下脚步,侧着耳朵听,那声音忽远忽近,还夹杂着女子的笑声,脆生生的,像银铃似的。

“这荒林里怎么会有人办喜事?莫不是遇到了山精鬼怪?”陈默心里有点毛,他爹生前跟他说过,荒山野岭里常有精怪作祟,尤其是中元节刚过,阴气重,容易撞邪。他正想转身往回走,忽然从旁边的树后走出个老太太来。

那老太太穿着件青布斜襟袄子,头梳得整整齐齐,用根银簪绾着,脸上带着笑,看着慈眉善目的。她走到陈默跟前,开口问道:“小哥儿,看你这模样,是迷路了吧?”

陈默愣了一下,连忙点头:“是啊,大娘,我要去青溪村找我舅舅,不知怎么走到这儿来了,还听到前头有丝竹声,这林子里有人家吗?”

老太太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可不是有人家嘛!咱这林子里住着胡家,今儿是胡家姑娘出嫁的日子,正办喜事呢!小哥儿要是不着急,不如跟我去喝杯喜酒,歇歇脚,等会儿让家里人送你去青溪村,保准比你自己找路快。”

陈默犹豫了,他爹说过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尤其是在这种荒林里。可看这老太太的样子,不像是坏人,而且他确实迷路了,再这么走下去,天黑了更危险。正琢磨着,老太太又说:“小哥儿别害怕,咱胡家虽是住在林子里,可都是良善人家,从不害人。今儿姑娘出嫁,正缺个懂礼数的外人来凑个热闹,图个吉利,你去了,咱还得谢你呢!”

话说到这份上,陈默也不好再推辞,便跟着老太太往前走去。走了没几步,眼前的景象忽然变了——刚才还空荡荡的林子,这会儿竟出现了一条铺着红布的小路,路两旁挂着红灯笼,顺着小路往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丝竹声也越来越清晰,还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糕点香和酒香。

陈默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幻觉,可再定睛一看,红布、灯笼、丝竹声,都是真真切切的。老太太见他这模样,笑着说:“别愣着了,快走吧,再晚了就赶不上拜堂了。”

顺着红布小路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就看到前头有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门口挂着两盏一人高的红灯笼,上面写着“囍”字,门口站着几个穿着红衣的汉子,见老太太带着陈默来,都笑着打招呼:“胡大娘,这就是你说的客人?”

胡大娘点点头,拉着陈默的手往里走:“这是陈小哥,路过这儿迷路了,我请他来喝杯喜酒。”

院子里更是热闹,到处都挂着红绸子,十几个穿着青衣的丫鬟正忙着摆桌子,桌上已经摆好了不少盘子,里面装着蜜饯、糕点,还有些陈默没见过的野果子,红的、黄的,看着就好吃。院子中间搭了个戏台子,几个穿着戏服的人正在上面吹拉弹唱,台下坐着不少人,有说有笑的,气氛热闹得很。

陈默跟着胡大娘走到正屋门口,屋里出来个穿着暗红袄子的妇人,脸上抹着淡淡的脂粉,见了胡大娘,笑着说:“娘,您可回来了,阿瑶还在里头紧张着呢,您快去劝劝。”

胡大娘应了一声,转头对陈默说:“陈小哥,你先在这儿坐会儿,我去看看阿瑶,让你兰姨陪你。”说着指了指身边的妇人。

兰姨笑着对陈默说:“陈小哥别客气,快坐,我给你倒杯酒。”说着就拉着陈默在院子里的一张桌子旁坐下,给他倒了杯琥珀色的酒,又递给他一块桂花糕:“尝尝,这是咱自己做的,用的是山里的野桂花,甜得很。”

陈默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果然又香又甜,桂花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比他在家吃的麦饼好吃多了。他又喝了口酒,酒精度不高,带着股清泉的甘甜,喝下去浑身都舒服。

正吃着,忽然听到院子里一阵喧哗,有人喊道:“新郎官来啦!”陈默抬头一看,只见院子门口走进来一队人,最前头的是个穿着大红喜服的青年,长得浓眉大眼,身材挺拔,手里牵着一匹白马,马背上铺着红布,显然是来接亲的。

青年走到正屋门口,对着屋里行了个礼,喊道:“岳母大人,小婿胡景行来接阿瑶了。”屋里传来胡大娘的声音:“景行啊,你先别急,阿瑶还没打扮好呢,你在外头等等。”

胡景行应了一声,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又有几分期待。陈默看着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邻居家的姐姐出嫁,姐夫也是这样站在门口,一脸着急地等着。那时候他还小,不懂什么是结婚,只觉得热闹,现在长大了,才明白结婚是件多郑重的事。

没一会儿,屋里传来一阵环佩叮当的声音,接着,胡大娘扶着一个穿着大红嫁衣的姑娘走了出来。那姑娘头上盖着红盖头,看不清模样,但从身形来看,应该是个年轻姑娘,走路的时候有点怯生生的,手紧紧抓着胡大娘的袖子。

“阿瑶,别紧张,景行是个好孩子,以后会好好待你的。”胡大娘轻声安慰着,声音里带着点哽咽。陈默看在眼里,心里忽然有点酸——他娘走的时候,他才十岁,那时候他也像阿瑶这样,紧紧抓着娘的手,舍不得放开。

胡景行看到阿瑶出来,连忙上前一步,伸出手,想要扶她,又有点不好意思,手在半空中停了一下。阿瑶似乎感觉到了,轻轻把自己的手放在了他的手里。胡景行的手一僵,然后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吉时到!拜堂啦!”旁边有人喊道。

胡景行牵着阿瑶走到院子中间的供桌前,供桌上摆着天地牌位,还有些祭品。司仪站在旁边,高声喊道:“一拜天地!”

两人对着供桌拜了一拜,红盖头下的阿瑶微微低着头,肩膀轻轻颤抖着,像是很紧张。

“二拜高堂!”

胡大娘和一个穿着灰布长衫的老爷子走到供桌旁坐下,老爷子看着挺严肃的,可眼神里却藏着笑意。两人又拜了一拜。

“夫妻对拜!”

胡景行和阿瑶面对面站着,互相拜了一拜。拜完之后,司仪喊道:“送入洞房!”

几个丫鬟笑着上前,簇拥着阿瑶往新房走去,胡景行跟在后面,脸上笑得合不拢嘴。院子里的人都欢呼起来,有人开始往他们身上撒花生、红枣,嘴里喊着“早生贵子”。

陈默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里也替他们高兴。他正想再吃块桂花糕,忽然听到院子外传来一阵狗叫声,接着有人喊道:“里面是什么人?怎么在林子里办喜事?”

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刚才还笑着的人都停下了动作,看向门口。胡景行也停下脚步,皱起了眉头。胡大娘走到门口,问道:“外头是谁啊?我们这儿办喜事,有什么事吗?”

门口走进来两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手里拿着弓箭,背上背着猎枪,看样子是猎人。其中一个高个子猎人打量了一下院子,疑惑地说:“这青丘林我常来,从没见过有这么个院子,你们是什么人?莫不是山贼?”

胡大娘脸色变了变,连忙说:“这位小哥,你误会了,我们是住在这林子里的人家,不是山贼。今儿是我女儿出嫁,才办的喜事。”

“住在林子里?”另一个矮个子猎人冷笑一声,“我看你们不对劲,这荒林里哪有这么多穿着光鲜的人?莫不是山精鬼怪变的?”说着就举起了弓箭,对准了院子里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