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户部左侍郎)
理财能手,负责审计、预算及太仓银库管理,确保内库与国帑的规范使用。
李待问(户部右侍郎)
负责漕运、盐政及田赋征收等具体事务,保障钱粮供给。
五、礼仪文教:礼部(教化与秩序)
钱龙锡(礼部尚书)
资深阁臣,稳重持正。
负责科举、典仪、外交,稳定士林,同时作为清算阉党(逆案)的表面主持者。
钱谦益(礼部左侍郎)
东林领袖,文名卓着。
利用其影响力安抚江南士绅,同时被置于皇帝可直接掌控的位置。
刘鸿训(礼部右侍郎)
性格刚直,敢言直谏。
皇帝用其锐气,制衡部分保守势力,但其“冲主”之言已留隐患。
六、刑名风纪:刑部与都察院(司法与监察)
乔允升(刑部尚书)
负责审理阉党逆案,压力巨大,必须在皇帝设定的框架内稳步推进。
李邦华(左都御史)
清流领袖,刚正不阿。
执掌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是皇帝整肃吏治的“利剑”。
曹于汴(右都御史)
同样以风骨见称,协助李邦华,重点监督京官及地方大员。
格局分析:
帝党核心:孙承宗、徐光启、秦良玉、袁崇焕(受控状态下)、洪承畴(幕后军枢)构成皇帝最倚重的决策与执行圈层。
实务干才:孙元化、毕懋康、宋应星、倪元璐、毕自严等被放在关键实务岗位,确保国家机器高效运转。
清流象征:袁继咸、李邦华、曹于汴等用以彰显朝廷正气,制衡潜在腐败。
平衡之道:钱谦益、钱龙锡、刘鸿训等人的任用,体现了对东林及其他文官集团一定程度的安抚与利用。
这套班底,绝非铁板一块,内部仍有理念、利益之争。
但在崇祯皇帝强有力的主导和日益充盈的内库支持下,它展现出了一股不同于晚明沉暮之气的、力求振作的新气象。
皇帝通过这一布局,初步将军事、财政、科技、人事大权牢牢抓在手中。
朝会的钟声在雪后初晴的天空下回荡。
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沿着清扫出的御道,走向皇极殿。
新的一年,新的格局,新的挑战。
崇祯高踞御座,俯瞰着他的臣工们。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内部的蛀虫尚未完全清除,西北的灾民仍在嗷嗷待哺,关外的建奴更是磨刀霍霍。
但手中有了这副精心打造的“牌”,他对于应对崇祯二年的风浪,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众卿。”
崇祯平静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新的一年,望尔等各司其职,同心协力。”
“共克时艰,再造大明!”
“臣等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声中,崇祯二年的历史大幕,正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