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战略规划!”崇祯手指舆图,“根据各方情报,研判建奴、流寇之动向,制定我大明未来三到五年之整体军事战略。是攻是守?何处为主?何处为辅?需有通盘考量!”
“其二,作战协调!”他手指点向几个主要军区,“辽东袁崇焕、东江毛文龙、三边孙传庭、京南卢象升、京营曹文诏……各方大将,各有防区,各有任务。朕要你居中协调,确保他们之间信息畅通,配合默契,避免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掣肘!粮饷、器械之调配,亦需你从全局出,提出方案!”
“其三,情报分析!”崇祯目光深邃,“锦衣卫、东厂、各地镇守太监、乃至军中夜不收,各方情报来源繁杂,真伪难辨。朕要你设立专门机构,汇总、梳理、分析所有军事情报,去伪存真,提炼出有价值之信息,供朕与前线将领决策参考!”
“其四,军官培训!”他看向洪承畴,“南海子武卫讲武堂,规模尚小。朕要你以都督府之名,筹建更高层次的‘大明陆军军官学堂’!制定操典,编纂教材,选拔军中可造之材及有志报国之官宦子弟,系统培养中高级军官!为我大明军队,造血生肌!”
这四项职责,几乎涵盖了现代总参谋部的核心职能!
洪承畴是极聪明的人,瞬间就明白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与皇帝的深远用意!
这不是一个虚衔,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位于帝国军事体系顶端的枢纽位置!是皇帝想要牢牢掌控军权、提升军队效率的关键棋子!
权力巨大,责任更是重于泰山!
他看着皇帝那充满信任和期望的眼神,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野心,在胸中升腾而起。
“陛下!”洪承畴不再推辞,以头触地,声音沉凝而坚定,“臣,洪承畴,蒙陛下不次拔擢,委以枢机重责!必当弹精竭虑,夙夜在公,为陛下统筹全局,协调诸军,梳理情报,培育将才!以此残躯,报陛下知遇之恩于万一!”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崇祯亲手将他扶起,“具体如何搭建班子,如何开展工作,你尽快拿出章程。朕许你直接呈报密折之权!”
“臣,遵旨!”
洪承畴退出文华殿时,脚步沉稳,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他知道,自己踏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也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漩涡。
皇帝的信任是机遇,也是考验。
他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与智慧,才能在这位置子上坐稳,才能真正成为皇帝倚重的“枢机重臣”。
而崇祯,看着洪承畴离去的背影,眼神深邃。
洪承畴是柄利剑,用得好,可理顺军事,提升效率。
用不好,也可能伤及自身。
但他有信心,凭借先知先觉和逐渐强大的基本盘,能够驾驭这柄剑。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洪承畴负责战略谋划与协调。
秦良玉带来实战经验。
曹文诏等人负责冲锋陷阵。
而他自己,则牢牢掌控着最终决策权、财权以及最核心的新军。
一个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军事指挥体系,逐渐成型。
崇祯元年,就在这最后一项关键人事任命中,彻底落下帷幕。
回顾这一年,铲阉党、清宫廷、抄巨贾、练新军、布大局、揽英才……
崇祯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他亲手推动变革的帝国。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崇祯二年,注定将是风起云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