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杀手崇祯 > 第22章 擎天双柱(第1页)

第22章 擎天双柱(第1页)

腊月将尽,年关的气息开始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弥漫。

然而,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心中所思所虑,却远非节庆佳肴。

辽东的棋盘已经布下袁崇焕与毛文龙这两颗明暗棋子。

但帝国的腹心之地,却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西北的旱灾与流民,中原的凋敝与动荡,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这个庞大王朝的承受力。

他需要两根能够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擎天之柱。

而孙传庭与卢象升,正是他记忆中,于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最终壮烈殉国的悲剧英雄,亦是能力卓绝的栋梁之才。

此刻,他们或因丁忧,或因官职低微,尚散落于地方,声名不显。

两道中旨,带着皇帝殷切的期盼与不容置疑的权威,分别往山西代州与南直隶宜兴。

召孙传庭、卢象升即刻入京陛见。

……

数日后,文华殿内。

炭火依旧,茶香袅袅。

崇祯看着眼前两位风尘仆仆,却难掩其英锐之气的臣子。

孙传庭,年近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如水,透着一股经世致用的干练与沉稳。他丁忧期满,正准备起复,对此次突然召见,心中既有疑惑,亦有期待。

卢象升,则更为年轻,不过三十出头,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虽只是大名府知府,但眉宇间已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同样对这次规格的召见感到意外。

“二位爱卿,平生。”崇祯的语气温和,带着一种礼贤下士的诚恳。

“谢陛下。”孙传庭与卢象升齐声谢恩,谨慎地坐在锦凳上。

“朕,翻阅地方奏报,亦听闻士林风评,知二位皆是心存社稷、才具非凡之臣。”崇祯开门见山,毫不吝啬赞誉之词,“值此国家多事之秋,正需尔等这般栋梁,为国分忧。”

孙传庭与卢象升心中一动,连忙躬身:“臣等才疏学浅,不敢当陛下如此盛誉。”

“当得当得。”崇祯摆了摆手,神色转为凝重。

“伯雅(孙传庭字),你久在地方,熟知民情吏治。朕问你,如今陕西情势如何?”

孙传庭微微一愣,没想到皇帝会直接问及陕西,他略一沉吟,肃容答道:“回陛下,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困苦,鬻儿卖女者比比皆是。更兼胥吏催科如虎,豪强兼并日甚,臣……臣恐长此以往,恐生大变!”

他没有隐瞒,直言不讳地说出了最大的担忧。

崇祯点了点头,与他所知的历史一般无二。

“建斗(卢象升字),你在大名府,整顿吏治,编练乡勇,卓有成效。你以为,若流民生变,当如何应对?”

卢象升声音洪亮,带着军人般的干脆:“陛下,堵不如疏,剿不如抚!然,抚需有粮,剿需有兵!要之务,在于整顿民生,使百姓有活路。同时,需有一支精兵,方能抚剿并用,保境安民!若一味怀柔,恐养痈成患;若只知征剿,则如抱薪救火!”

“说得好!”崇祯眼中闪过赞赏之色。

这两人,一个洞察隐患,一个直言方略,皆非庸碌之辈。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大明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陕西与北直隶的位置。

“伯雅,朕知你沉稳干练,能任大事。朕欲任命你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总制三边(延绥、宁夏、甘肃)军务!”

孙传庭浑身一震,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

巡抚陕西!总制三边!

这可是肩负整个西北防务与民生的封疆大吏之位!他一个刚刚丁忧起复的官员,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擢重用!

“陛下!臣……臣恐才德浅薄,不堪此重任!”他并非推辞,而是深感责任重大。

“朕说你能,你便能!”崇祯语气坚决,“陕西乃国之要冲,三边乃九边重镇,如今灾荒连连,边备松弛,内忧外患交织。非大才、大魄力者,不能镇之!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可便宜行事!”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孙传庭。

“朕要你去,不是让你按部就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