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家老大媳妇要生了?”沈若棠语气淡。
马桂香喜滋滋地应着,紧接着话锋一转:“你可真有福气,几个孩子都出息。要换别人,早被气得脑梗了。”
沈若棠一听,就知道她不是来祝福的。
“桂香,有事就说。绕弯子不累?”
“哪敢有事。就是——听人说,你那干女儿赵茹安现在可神气,天天往供销社跑,还跟会计走得近。”
沈若棠没接,脚边的小石子被她轻轻踢开。
“她走得近,不走得歪就行。你要是真闲,就帮我数数这镇上几个人没闲事干。”
马桂香噎住,嘴角那点笑挂不住,讪讪地往旁边挪。
沈若棠转身走进粮油店。
屋里灯光黄得暖,柜台后那老掌柜见她来了,忙迎上来:“沈嫂子,今儿豆腐没带?我那边还缺两块。”
“明早给你送。”
“行,你这豆腐可比镇上的滑多了。”
沈若棠掏钱买了五斤花生米,又要了点红糖。掌柜的看着她一手裂纹的手,叹了口气,“嫂子,您这手咋还这样,不歇歇啊?”
“手停了,人就凉了。”
她提着布袋走出店,阳光刺得人眯眼。街那头的茶馆门口一阵笑声传来。
沈若棠看过去——
几张熟面孔:马桂香、王彩霞,还有几个平日里嘴勤的主儿。
她听得清楚。
“你说沈嫂子这人,活得怪。她那豆腐卖得好,全靠干女儿跑腿。”
“那干女儿八成是图她钱。那姑娘眼神精着呢。”
“她一个老寡妇,钱也不多,留那姑娘在身边,不图啥?”
沈若棠走近两步,茶馆里的声音停了一瞬。
王彩霞干笑,“哎哟沈嫂子,这不是聊闲话嘛,您别往心里去。”
沈若棠提着袋子,淡淡一笑,“往心里去也没空。豆腐得回去压,不压就酸。”
她停顿一下,目光扫过那几张脸,语气平平:“豆腐热是因为人忙。人闲了,心就酸。你们要是真有空,就去干点活。
嘴再能搅,也搅不出油。”
茶馆里没人出声。
沈若棠转身离开,脚步不快,却稳。
回到家,院子空荡荡的。
她把花生米倒进罐子,又从灶下拿出一把柴。火点着的瞬间,热气往上冒,锅盖“叮”的一声响。
沈若棠盯着那股烟,低声嘟囔:“人情薄得很,火大点,豆腐还能冒气。
可人心凉了,再烧也不热。”
她掀开锅盖,豆香一股子冲出来。
火光映在她手上的裂纹上,一道道白,一道道亮,跟她这辈子过的日子一样,烫、疼,却还在冒热气。
连着几天风小,镇上新开的粮油店门口堆了整整两排大麻袋。沈若棠从那口袋边过,脚下不急不慢,肩上的帆布包里是早上刚卖完豆腐换来的票子。
这会儿她一个人。
赵茹安去了亲戚家帮人缝床单,宋之瑶前天去了布铺,头一回自己出门干活。
街口新修的水泥路上堆着碎石子,沈若棠踩得稳,走到供销社旁的那家茶馆门口,正要过去,身后有人喊:
“沈嫂子,这么巧。”
是邻街的马桂香,穿着新做的呢子外套,胸前别着朵红花,笑得像刚捞到什么好事。
“听说你家老大媳妇要生了?”沈若棠语气淡。
马桂香喜滋滋地应着,紧接着话锋一转:“你可真有福气,几个孩子都出息。要换别人,早被气得脑梗了。”
沈若棠一听,就知道她不是来祝福的。
“桂香,有事就说。绕弯子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