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袁大头把手电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一连重复了好几次,只为证实心中猜想。
果然不出袁大头所料。
只要甬道陷入一片黑暗,壁画里的侍女就会从墙里钻出来。
而且每次重新打开手电,都会刷新侍女们的行为。
她们在黑暗中,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做起,一点点朝着石门的方向走。
袁大头问我这到底是什么原理,难道唐朝就有投影仪了?
我说这叫缚影石。
所谓马有拴马桩,龙有困龙井,想要留下一个人生前的影像,就要用到缚影石。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火山岩,一种全是蜂窝孔洞的石头。
火山岩在东北这边非常常见,不少人喜欢用它给鱼缸或是盆栽布景,也有人喜欢用这玩意搓脚后跟,去死皮一绝。
想要把火山岩做成缚影石,可没有拿它搓脚皮那么爽,而且整个过程非常残忍。
简单描述一下。
如果要留住某个人生前的影像,就必须在这个人的脑袋里塞进大量的噬脑虫。
当初老蒯的脑袋里,只钻进去了一对儿噬脑虫,就几乎要了他的命。
大量噬脑虫共用一个宿主的话,不出三天,这个人的脑子就会被全部吃光。
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赶在噬脑虫饿死之前,快敲开这人的脑壳。
敲脑壳也讲究个手法,不能从上敲,也不能从左或是从右,必须要选在后脑勺一寸二分半的地方,顺着头骨的接缝一点点撬开。
人在失去脑子之后,完全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他的全部记忆都装进了噬脑虫的肚子里。
在把噬脑虫掏出来之后,要立刻掰开这人的嘴巴,喂他吃掉。
用个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那真是“原汤化原食”,一点没浪费。
就在这人吃下噬脑虫之后,必须要找一块巨大的火山岩,把这个人紧紧的压住,然后慢慢研磨。
这个过程类似于压榨花生油。
只不过花生榨出来的是可以炒菜的油,人榨出来的,可都是尸油。
研磨出的尸油和肉泥,均匀的填充在火山岩的每一个蜂窝孔里,磨到后来,就连骨头渣子都成了粉末。
最后把这块火山岩搬进暗室里阴干七七四十九天。
制作缚影石的整套工序才算最终完成。
准备修建陵墓的时候,把事先阴干好的缚影石一块一块垒的整整齐齐,然后在墓墙上按照死者生前的样貌描摹出壁画。
画工粗糙不要紧,就连涂颜料上色的步骤都可以省略。
等到墓门一关,整座陵墓一片漆黑的时候,缚影石上的壁画就会纷纷“复活”,在墓室之中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生前的动作。
缚影石这么邪乎的法子,相传是一个来自拂菻国的炼金术士明的。
说拂菻国可能很多人会感觉非常陌生,这个国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拜占庭帝国。
想当年,唐朝贞观盛世,万国来贺,往来大唐的外国人一点都不比今天少。
正因如此,缚影石的制作方法才流传到了大唐。
藩王李璘生在同一时代,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了缚影石的制作方法,而且还用在了自己的陵墓之中。
这么细琢磨下来,似乎一切都形成了闭环,诸多疑点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只不过……”
我说到这里,不由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