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当兵就发媳妇?我娶二十八房妻妾 > 第82章 别动了好好享受(第1页)

第82章 别动了好好享受(第1页)

入夜,府衙书房。

林越端坐案前,看着摊着的厚厚一叠名册,一个书吏正握着毛笔,在名册旁逐一标注。

林越拿起最上面一本,指尖划过纸页,目光落在密密麻麻的名录上。

“将军,这最后一批登记的兵士名册,也完成了。”书吏放下笔,躬身将一张汇总的名册递了上去。

林越接过一看,不过短短月余。

本部原余下四千余人马,加上新兵招募一万五千兵士,算上之前归降的两千余俘兵,以及入驻沧州后接手的散兵。

他麾下的兵力,已然达到了庞大的两万五千人。

林越抬眼看向一旁的书吏,抬了抬手道:“你做的很好,名册编订很仔细,先退下吧。”

“是!”

书吏躬身拾好案上的毛笔与书册,轻声退了出去。

林越揉了揉眉心,对着门外扬声道:“来人,去请李副将和石校尉过来。”

“是!”

不过片刻,门外便传来厚重的脚步声,李山和石头走了进来。

两人抱拳行礼:“将军,传属下过来,有何吩咐?”

林越手指敲了敲案上的名册,沉声道:“兵士名单已统计出来了,共计有两万五千之众人,除去驻守东寨沟的五千人马,沧州共计还有两万兵力。”

林越抬头望向两人:“所以现在的后勤保障就尤为重要。石头,粮仓现存的粮食,按两万兵士每日足额供给算,还能支撑多久?”

石头直起身,神情严肃道:“头,粮仓的账目已经登记清楚,原有粟米、杂粮五千余石,从六个大户家剿了六千余石,现在正值秋收季节,九百亩田预计能收一千石粮食,现有共计有一万两千余石。”

“若按每人每日二升口粮算,足额供给可撑一月左右,但需预留战马草料,实际能撑二十三日左右。”

林越闻言眉峰微蹙:“二十三日!”

他指尖在案上顿了顿,抬头又问:“李山,那甲胄和兵器缺口还差多少?”

李山脸上露出几分难色,抱拳道:“回将军,眼下军中长矛、直刀勉强凑数。强弩有一千张,但箭矢缺口较大。”

“甲胄紧缺,原来的老兵人马已配齐盔甲,可一万五千新兵里,只有五千人领到了皮甲,剩下一万人还穿着粗布战衣,连件像样的兵器暂时都还没有。”

林越闻言心中一紧,目光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指尖敲击着桌案——缺粮食、少兵器和甲胄,这是眼下当务之急,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林越眼睛一闭,心里快的盘算了起来。

他穿越前从史书上看到了太多这种情况,多少支义军起义,因为缺粮食、少兵器,往往撑不过数月便会溃败,历史上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可若是要想筹到粮草,无非也就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就地征调,派兵士带着大刀去周边农民借粮,遇着囤积居奇的,便只能强征。

可是这样做容易失了民心,更何况,周围农民家的粮食基本上都被六个大户给黑了,他们养活自己都困难。

第二条是截粮道,打探大靖军的运粮路线,趁夜劫粮,这法子收效甚快,却也最凶险。

第三条最稳妥,便是屯良田种粮食。可眼下正是秋冬之交,等粮食成熟至少要半年,解不了眼下的燃眉之急。

至于缺甲胄,就更是棘手。

一般是把战死兵士七零八落的破损甲胄收拢,把完好部件拼在一起,勉强使用。就像安民军第一次来林家村招兵的那些义军,他们的盔甲就是用麻绳捆着断裂的甲片。

再一个就是用一些牛皮煮软了,再缝上铜钉,或是用多层粗布浸满桐油,晒干了做成“盔甲”,虽说防不住强弓硬弩,至少也能抵挡一阵。

可说最有效的还是在战场上收缴,两军交战,从战死的敌兵身上扒下甲胄。

可是书上记载的这些也是治标不治本,没了甲胄保护,义军兵士根本抵挡不了几招,一遇到战事,很快就会元气大伤。

……

李山和石头望着林越紧绷的侧脸,相互看了一眼,也不敢多言。

林越扬了扬手,两人应了一声“是”便抱拳躬身退下。

书房内烛火噼啪跳动了两下,林越揉了揉胀的眉心,缓缓起身给自己倒了碗酒,闷头喝下一大碗,等喝到有些醉意才走进了内堂。

……

他一手推开门,可刚一迈腿,刚踏入半步,一阵极轻的窸窣声传入耳中。

“谁?谁在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