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一万将士由林越亲自带队,押着粮草和大型辎重缓缓前行。
后方由黄勇和李山带领三千精锐营的弟兄殿后,以防靖军突击和流寇作乱。
将士们手握长枪、刀剑悬腰,盔甲泛着冷光,浩浩荡荡的大军延绵不尽,足有数十里之长。
……
两日后,大军终于抵达沧州城外。
与别的城池不同的是,沧州城墙虽有破旧斑驳痕迹,但也有守军驻守。
只是这城门虽紧闭着,城楼上的守军却只是警惕地观望,并未露出抵抗之意。
原来这守城之将不过是个散兵将领,待浩浩荡荡的大军都开至城下,对方立马摇白旗投降,麻溜的打开了城门。
如此,林越大军没费什么周折,便接管了沧州城池。
看来,这有兵就是有硬实力,到哪都一样。
……
翌日清晨,沧州府衙内。
林越命人拟好将令告示,让兵士们分赴各街巷张贴,还特意派了将士敲锣打鼓,沿街宣读。
将令内容直接了当,核心就三条:
一,城中殷实大户,需按田地家产比例缴纳粮款,支援林家军筹备粮草与军械,以三日为限。
二,城外无主荒田,由林家军统一管理,组织百姓开垦。
三,各类工匠,无论是铁匠、木匠、织匠等,需到府衙登记造册,听从调遣,府衙给予两石粮米补贴。
告示一出,却让刚安定下来的沧州百姓议论纷纷,尤其是乡绅更是心头一震。
可奇怪的是,这将令贴出,沧州的大户们倒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些多年来,这沧州就是块人人惦记的肥肉,不管是北边的贼匪,还是南边的流寇,只要占了城,头一件事就是要粮要钱。
每一次,城里的大户都是带头缴纳,美其名曰给百姓们做表率。
可等百姓们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掏空家底,那些势力转头就会把大户们交的纹银和粮食原封不动的送回去,甚至还会额外给些好处。
毕竟有了他们带头,自己也省了不少周折和力气。
如此次数多了,便也成了惯例。
久而久之,带头缴粮就成了大户们应付各路势力的惯用手段,反正他们剥削的是百姓,自己是一点都没有损失。
何乐而不为!
可如今,蹊跷的是这林家军来了,将令告示上,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富户需按田地家产比例缴纳粮款”,提都没提让百姓分摊。
如此一来,没了老百姓交的那一份,大户自己交出去的粮岂不是就这样真金白银的丢了!
这种赔本买卖,精明的大户自然是不干!
他们合计着,不管什么大军,没有粮饷根本撑不了多久,到最后都会主动上门商议。
商议到最后,都会把“矛头”对准老百姓。毕竟城中大户才几家,全沧州老百姓可是有上万户。
这次也一样,等他们大军耗不起了,自然会上门求着改规矩。
到时候,还不是自己几家大户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