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圆圈还不是什么英文字母,而是古代读书人用小圆圈来表示句读的符号。
o,作为一道以《四书》为准的题目,谁看见谁犯迷糊,无不在心里大骂考官。
大多数考生,都急得抓耳挠腮,找不到破题的关键。
反观四大才子,却好像轻车熟路一样,在草纸上书写腹稿了。
沈道正的破题简单粗暴:圣贤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陈长青的破题为:圣贤立言之先,无方体也。
再看吴群和马彼德,他们的破题思路也差不多:圣人未言前浑然太极;夫子未言前空空如也。
四人的破题,都把o表示为天象,一语双关外,还意指四书五经上用o做的标记……
后面的内容也是简单明了,既说形状又变着法的歌颂圣人,提倡仁德大道。
虽然第一题只有四百字,但反复修改之后,也十分耗费脑力。
当四大才子把腹稿抄录在试卷之上时,已经是太阳高悬。
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四大才子喝口水,继续完成下一篇文章。
院试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
当四书题目作答完毕,天空中立刻乌云密布,眨眼间便下起倾盆大雨。
大风吹来,雨水也飘进了考棚。
四大才子眼疾手快,把试卷和草纸全都塞进胸口,用衣服包好,转过身把后背对准了考棚外。
雨水飘进来,很快就打湿了他们的后背,但他们却没有任何躲避,依旧保护试卷和稿纸,但凡有上面出现任何水渍,本次考试都不会录取。
很快,周围就传来考生们惊恐的悲鸣,恐怕是试卷纸被雨水打湿了,错失这次院试了。
四大才子抬头看看头顶,也是感谢吴家的祖宗十八代,幸好他们分到的考棚比较结实,屋顶也是瓦片齐整,万一漏水今年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
大雨,足足下了半个时辰才停下来。
风吹进考棚,吓得考生们瑟瑟抖。
唯一庆幸的是,四大才子怀里的纸张都完好无损。
衙役们带着毛巾穿梭在各大考棚,帮他们擦干桌子上的雨水。
四大才子没着急作答,而是等阳光把桌子差不多晒干了,这才把纸铺在桌子上。
第二题是试帖诗,题目为:楼兰。
这明显就是一道送分题了,让考生们写一边塞诗。
但这题目里面还有一个坑,楼兰国是自然消亡的,要怎么写出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诗词呢?
四大才子咬着笔,开始回忆他们刷过的诗词题目,沈庆之似乎给他们也刷了很多边塞诗,还给他们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举例最多的就是楼兰了。
沈庆之为了扩大他们的想象力,还给他们说了很多经典例文:不破楼兰终不还;辞君一夜取楼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直斩楼兰报国恩……
也就是这瞬间的回忆,让四大才子的眼睛一亮,瞬间就有了写作方向。
那就是完成出题人内心的遗憾,他们要用激烈的文字,写出百战之心。
为什么有遗憾?
因为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西域的军事重地,成为了中原与匈奴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
无论哪一方控制了楼兰,或是获得了楼兰的支援,这对双方的战局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面对匈奴和中原的双重施压,楼兰国王进退维谷,便拿出墙头草的态度,谁胜利就支持谁。
后来更是残忍地杀害了中原的使节,袭击中原的军队,掠夺中原商人的财物。
这尼玛中原王朝是不能忍的,于是兵楼兰……可偏偏,还没等出手呢,楼兰自己就灭国了。
我特么还没用力你就倒了?
这是中原王朝历代文臣武将心里面过不去的坎儿。
以至中原人把楼兰一直视作仇恨对象,被中原人深恶痛绝,但凡是有边塞诗出现,都会立誓破楼兰、斩楼兰!
从题目就不难看出来,出题人也是仇视楼兰的存在,恨不得自己能带兵灭了楼兰国,那就投其所好,写出你的遗憾,让我们一起挥剑斩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