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学道,掌管一省的学政署、学政司。
有需要的时候,还要巡检各州府的官学和生员。
院试还没开始,鲁同盛就收到了无数拜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不用看也知道,这些递拜帖的人,都是为了院试名额来的,希望鲁同盛能大开方便之门。
其中,送来重礼的当数盐帮以及在京城的同僚,他们都希望自家的子侄能通过府试获得秀才功名。
距离考试还有几天的时间,鲁同盛便将保定府各州县的县试案、府试案的试卷全都收集起来。
当看到满城县县试案曹雪望的试卷之后,鲁同盛当即脸色一沉,这样的文章也能夺得案?确定不是盐帮花钱买的名额?
这样的人就算是勉强通过了府试,恐怕也很难通过院试吧。
易州范进?
定兴县施耐文?
看到两个人的文章,鲁同盛的心情终于好了很多,就觉得此二人将来必成大器。
奇怪的是,鲁同盛的案头上只有沈道正的试卷,却没有陈长青三人的试卷,这让鲁同盛十分恼火,立刻训斥了小吏一番,让小吏把陈长青三人的试卷也送过来。
把四份试卷展开,放在桌子上,鲁同盛看得十分认真,是逐字逐句地反复阅读。
“传言是真的,果然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但更像是流水线作业,针对八股文喂养出来的。院试结束,老夫一定要见见此人,和他好好聊一聊批量教育。”
“嗯,县试的文章还很稚嫩,府试的文章隐隐有了苏先生的文风,看来教他们的不止一人。”
“诗词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奔放洒脱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更像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
“不愧是保定四大才子,才配其位啊。只可惜,便宜了孔冲闻那老东西,老夫读完《西游释厄传》就该下手的……唉……痛失四个爱徒……”
收起四人的试卷,鲁同盛顺手拿起小人书看了起来,一遍翻阅还一遍用笔批注。
他也曾去过西游博物馆,小人书最近卖得火爆,一书难求有价无市,要不是好友送他一套,恐怕他现在都抢不到。
不知道为何,鲁同盛突然想到了启蒙教育,如果用小人书的形式把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展示出来,那岂不是教育神器?
嗯,等院试结束,一定要好好请教一下保定四大才子,为武朝的教育展尽一份力。
…………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定四大才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写起八股来也是一气呵成。
五柳先生苏渊明看着四人的进步,虚荣心也得到了大大满足:苏某只要略微出手,就已经是寻常大儒的极限了!
在给四人详细说了关于院试的细节,四大才子这才书箱收拾好,再次出保定城。
保定府属于大府,每年秀才的录取名额为二十人。
古代读书人不少,再加上经年积累下来的复读生,每年参加县试的就有两三千人,录取率仅有1%。
城门天没亮就打开了,和住在城内的士子不同,很多住在城外的士子或者贫寒的士子,半夜就要起来赶路,以至于城门外出现了很多提着灯笼赶路的士子。
人流从城门开始,一直向贡院汇集。
四大才子下了马车,背好书箱,轻车熟路地进入贡院,在安检的时候,主动把自己脱了一个精光。
负责安检的衙役们也被他们的举动给笑得不轻,详细检查之后,放号牌并由差人带进考棚。
保定巡抚吴受之、提学御史蔡成功,省提学道鲁同盛三人端坐在贡院的最中心,笑吟吟地看着进入的考生。
在看到吴群的时候,吴受之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吴群也急忙拉着沈道正三人对吴受之行了礼。
吴受之摆摆手,差人才带着四大才子离开,随即他便给蔡成功和鲁同盛三人介绍,“那四位,就是咱们保定府四大才子。或许你们没听说过,但应该看过他们所撰写的《西游释厄传》,以及安宿县的西游博物馆。”
“吴大人,和他们很熟吗?”蔡成功、鲁同盛近乎异口同声地问道。
“吴群的曾祖父和本官的父亲一奶同胞。”吴受之捋了捋胡须,“前面两场他们考得都很好,本官很期待他们接下来的表现。当然了,为朝廷择取人才不能有任何马虎,我等一定要公事公办。”
蔡成功和鲁同盛相互对望,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便看向了其他考生,并给吴受之推荐了易州范进和定兴县施耐文,这两人也是中秀才的热门人选。
院试连续考两天,两天的时间,吃喝邋遢都要在考棚中度过。
看到衙役送过来的题目,四大才子信心满满,因为他们刷过很多类似的题目。
其余的考生看到题目立马就傻眼了,题目上只画了一个圆圈。
用一个圆圈要写出来四百字,这尼玛不是难为人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