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奏相比,还是小命要紧。
毕竟,他凑巧也在上报的折子里吹嘘了几句。
只是吹嘘的地方没有吴巡抚那般夸张。
姜承肆抬眼看向殿前站着的一众面孔,将前几日收到的折子上的名字,与这些人一一结合。
看过一圈后,除过几个老臣未进谗言外,他们几乎全递过类似的折子。
且呈递的时间点也重合在这几日。
如今看来,他们倒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打定了注意,赌他看过后不会深究此事。
既如此,他偏要深揪此事,换一换这风气。
高位之上,姜承肆骤然起身,缓步走到群臣之间,看着他们之间的面色。
每经过一位臣子,他都能察觉出对方的颤抖之意。
“秋收在即,朕看得出,诸卿都对此事极为上心。”
“这几日单是折子,朕这几日就已经收到了不下百份,且个个提及此事时都将这丰收的成果归咎在朕的头上。”
“朕却觉得,若今年真是丰年,各地百姓富足安康,也少不了诸卿的功劳。”
“念及此,朕决意改一改今年秋收的查验方式。”
他顿了顿语气,重新走回到皇位前,淡然开口。
“今年查验,不依据往年的数,只看依据诸卿在奏折中所预计的数。”
“至于这偏差,便同岭南一般,取一万担之数。”
“若符合此数或是出此数,朕必有重赏,并将当地的巡抚之名宣之于天下,以谢其对百姓的用心。”
“反之……若少得太多,诸卿别怪朕不顾及君臣之义。”
放下最后一句冷话后,姜承肆拂袖离场。
“退朝——”
伴着黄为善一声绵长的高呼后,群臣跪地叩。
但这次,直到皇上离开一刻钟后,他们也未起身,只在原地不约而同的跪着,谁都不敢先起。
又僵持了一刻钟后,几位老臣才在殿中太监的搀扶下,慢悠悠的起身。
殿中的人少了几位,显得更为空旷了。
有了最先离开的人后,其他几位未上奏或是即使上奏也为提出具体粮产数的臣子,也相继起身。
殿中人依次减少着。
直到半个时辰后,仍旧跪在原地的,只剩下了十几个吹嘘过量产数的臣子。
他们一个个跪得身子僵硬,但这僵硬之感,远比不上他们心底的慌乱。
皇上竟将此事放在了心上,还要查验,这可如何是好……
整整两个时辰后,待到黄为善前来好声好气的催人时,他们才抖着步子,相继离开。
害,早干嘛去了。
明知道皇上的性子,还偏要往死路上撞,这不是蠢么。
有银子贪,也得有命花不是。
望着最后一人离开大殿的背影,黄为善轻叹一声,在心底嘀咕了几句。
不过,他并未在此久站。
明日便是皇上为榜上几位才子定下官位的日子了,他得提前吩咐手底下的太监们准备着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