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要不是之前公公会打猎,他们家根本供不出一个读书人。
所以,小山的束修到底要怎么凑啊?
今儿一家子都没歇晌,大人去地里,孩子上山。
一上山惠心就开始骂起了亲弟弟,“你说你是不是傻?
咱家的书你为啥拿给二哥?
现在好了,家里本来就穷,还要给他交束修,那咱家不就没银子了?”
冯小四抹了一把鼻子,“那破书放在那儿也是放着,二哥可是给我鸟蛋呢,可香了。”
惠心“啪”一下照着弟弟脑袋来了一下子,“你就知道吃,一年的束修够你吃一年鸟蛋的,你个傻子。”
冯小四才虚四岁,小小一只,被亲姐这么一打,直接摔在了地上。
这小子疼了,立刻开启了大喇叭模式,哭的嗷嗷的,林子里的鸟都给惊飞了,“你等着,我,我回去就告诉奶你打我!”
惠心:……
这小子是真会告状的,真要被他告了状,晚上她可能就要和娘一样饿肚子,“好了,姐没打你,就是碰了你一下,谁让你力气小没站住?
等下姐找到好吃的都给你。”
其实刚开春儿,山上也没啥好吃的,有也不是她一个小丫头能找到的,惠心这话纯纯就是糊弄便宜弟弟。
六岁的小丫头心眼子太多,她现在最想做的是把弟弟打死,都是他惹事,让家里生生多出了个读书人,爹要知道估计也想把他打死。
山脚下的地里,冯老大干起活来那叫一个麻利,以往他们这两房感觉活着都没劲头,反正挣多少银子他们也花不着。
现在不一样了,儿子也能读书了啊,他得好好干,万一儿子能中个秀才,他们家的门庭都不一样了。
老三,老三就是个白眼狼,就算他考上状元大房二房也沾不上他的光!
冯老二自小和冯老大亲,两房的孩子也是如此,小山能去念书几个孩子都高兴着呢。
家里的十多亩地本就翻的差不多了,两家子一使劲儿,两天就把活全干完了,紧跟着就能开始开荒。
刚开出来的地产量低,没关系,他们兄弟俩弄些好土铺上,再种高产作物就行了,不要求一亩长几千斤红薯出来,长个几百斤那也是白得的。
须宁等小山的衣服做好就带着他去了镇上林文胜上学的私塾里。
开私塾的是位老秀才,姓孙,二十一岁中秀才,又读了三年书开始参加秋闱,但他运气不太好,第一次赶到京城病了。
带病科考,没中。
第二次赶上臭号,第三次第二天下起了大雨,卷子打湿,又没中,三次下来,孙秀才的心气儿也没了,干脆就放弃了科考一途,之前还给县令做过师爷,后来岁数大了,就回乡开了私塾,教小儿读书。
听闻又有孩子要来上学,孙秀才很是高兴的将人领进了学堂,“多大了。”
小山:“回先生,十岁了。”
“可识过字。”
“识得几个字,但是不会写。”在地上用手写过,毛笔是一次没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