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84章 步入正轨(第1页)

第284章 步入正轨(第1页)

“去年黄梅县人丁项下实征银两千六百六十一两四钱六分三釐,黄梅县约莫有二十四万口,虽有些出入,但大差不差。”

杨壎凝思良久,估算出了黄梅县的人口数据,同时不忘补充说道。

“当然,这是去年的数,上月长太平天军从黄梅县过境,带走了黄梅县三成上下的百姓。

黄梅县的情况和武昌府不同,武昌府境内多富县,乡民留恋桑梓,归心似箭,有很多人愿意冒险回来。

黄梅县地瘠民贫,不少百姓是主动跟太平天军走的,归乡者鲜见。”

说道这里,杨壎顿了顿,用眼角的余光瞥向彭刚。

清代虽然有户籍统计,但这个时代的统计技术水平有限。

加之清代户籍统计重赋税轻实况,只管最后征到手的钱,人口数据很难做到精确,通过丁银反推人口概数是常见的做法。

按湖北地区的丁银折算惯例,大约是丁银一两对应八十到一百个人口。

杨壎是聪明人,彭刚特意垂问黄梅县的人口、土地数据、赋税情况,多半是对黄梅县进行摸底,好为征收赋税做准备。

他现在既然还是黄梅县的县令,黄梅县的实情应当如实告知彭刚。

若是为讨彭刚欢心,报喜不报忧,日后按照二十四万人的标准对黄梅县进行征税,他想说理都没处说去。

“继续说下去。”彭刚面无表情,示意杨壎继续说下去。

左军各团各营各连的军事主官在进驻地方需要向武昌方面汇报本地的情况,四团团副侯继用也不例外。

侯继用上报给彭刚的数据是东殿约莫从黄梅县带走了两成上下的人口,为黄州府之最,和杨壎的说法出入不太大。

“黄梅县原额田地山塘有两万七千三百余顷,额编米麦三万六千五百余石,夏税麦丝并入秋粮内带派,共折征银两万八千一百三十三两有奇。

此外还有额征驴脚米(漕运附加税)折银一千一百三十四余两。以上共额征银两万九千二百六十八两有奇。

人丁项下实征银两千六百六十一两有奇。粮丁两项合计征银三万一千九百二十九两有奇。此为黄梅县的田赋正税之数。

此外尚有漕粮(正耗米,解运京师)与南粮(存留本省军民用粮)二项,此二项不折银只征粮。

其中漕粮两千八百余石,南粮九千四百余石。

余者如芦课、湖洲杂课、匠班银等杂项,合计不足八百两。”

彭刚心里大概有了数,也就是说清廷在黄梅县这个湖北穷县,每年仍旧能刮出三万两千多两银子和一万多石粮食。

彭刚正思忖间,杨壎突然又给彭刚跪下,请求道:“今年秋收,黄梅县的稻麦多为太平军天军所刈,黄梅县百姓明年生计尚无着落。”

“我知道,你多虑了,今明两年,你无需担心赋税问题。”彭刚说道。

今年的秋收已经过去,就算有足够的人手,想征也来不及了。

武昌府、黄州府两府这次受战乱影响严重,需要时间恢复,彭刚不打算对这两个府立马征收赋税。

“微臣代黄梅县数十万生灵谢过殿下!”杨壎长舒了一口气。

黄梅县刚刚经历了战乱,当地民风又较为剽悍,要是一点休养生息的时间都不给,马上征收赋税,多半会酿出民乱。

届时他杨壎作为黄梅县知县,肯定难辞其咎。

“素闻湖北地租很重,普遍都在六七成,有些地方都收到了八成有余,黄梅县这种穷县尤甚。”彭刚提及湖北地租,“黄梅县百姓民生难以为继,我是念在黄梅县百姓民生困苦的份上方免了黄梅县百姓两年赋税。我不希望我免的这部分赋税,全都便宜了黄梅县本地大户。”

彭刚清楚地主是什么尿性,他这边免了明年黄梅县的赋税。

恐怕消息一传回黄梅县,黄梅县的地主就要开始忙着加征明年的地租,把他免的赋税变本加厉地搂到自个怀中。

东殿从黄梅县带走的人为黄州府之最,部分黄梅县人还是主动加入太平军,说明此地是不错的兵源地。

彭刚免黄梅县一年的赋税,直接目的是为了得黄梅县的民心,以便日后在黄梅县征兵。

他不希望此举白白便宜了本地大户。

“殿下是要减租?”杨壎揣测出了彭刚的用意,面露难色,“自古政令难出县,强令民间减租,难如登天。”

“自古如此,便对么?”彭刚冷声说道,“我今日就偏要坏一坏自古以来的破规矩。杨知县为黄梅县百姓请命,让我缓征黄梅县的赋税,于减租一事却又推三阻四,莫不是觉得我比黄梅县大户好欺负?”

“臣不敢。”杨壎赶忙说道,“不知殿下要减租多少?”

“但愿你心口如一。”彭刚阴沉着脸说道,“最高收三成租,此事我会派些我的学生襄助你,侯继用也会帮衬你,你只管大胆放手去做。”

减租之策彭刚酝酿多时,是与耕者有其地并行的农地政策。

受限于人手,目前耕者有其地土地才在江夏县迈出清丈田地这一步,彭刚的目标是在明年春耕之前至少对江夏县一县完成均分田地之策。

政策全面铺开施行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想获得其他府县农民的支持,减租是最直接有效,让农民、尤其是佃农受益的政策。

“臣领旨!”彭刚态度坚决,又把话说到了这份上,杨壎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一差事。

杨壎走后,彭刚在西花厅接见了来向他汇报江夏县清田进展的左宗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