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82章 武汉四关(第2页)

第282章 武汉四关(第2页)

在安徽省垣安庆城即将被太平军拿下,东南局势对太平军极为有利的情况下。

还是有很多思乡心切的武昌府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开小差,结伴成群,返回武昌。

虽说驻防九江的石祥祯拦截了大部分试图逃回武昌府的武昌人,将他们遣送回原殿。

但后续潜逃的人员都学精了,选择绕过江西的九江府,经由北殿控制下的黄梅县逃回武昌府。

短短两天的时间内,侯继用、蒋年丰等人便在黄梅县境内抓捕到了七百多名沿途乞食,试图经由黄梅县逃回武昌府的武昌人。

“这些逃人多系武昌府人,多为东殿、西殿逃人。”粗略讯问了解了这些逃人情况,蒋年丰向黄梅县的军事主官,四团团副侯继用请示道。

“侯团副,黄梅县的存粮早被东殿搬空了,咱们带来的存粮也不多,这些逃人如何处置?是否押送至九江,交由翼殿的石丞相处置?”

武昌征纳新人,以东、西二殿最为积极。

故而这些从江西、安徽逃到湖北地界内的逃人也以东、西二殿的人员居多。

蒋年丰原本想称呼这些开小差离队归乡的武昌府人为逃兵。

只是转念一想,这些人中不乏老弱妇孺,即使是青壮,也没受过多少正儿八经的军事训练,很难称之为兵,遂以逃人相称。

要是这些人是寻常的流民还好处理,关键是武昌府人都在其他殿的馆里留了名字,都是烫手的山芋。

照目前的趋势展下去,后续的武昌府逃人只会越来越多。

“这些武昌府人本就无心跟随大军东下,这次送走了,下次还会跑回来,送到九江的石丞相处,也是治标不治本。”侯继用摇了摇头,并不同意蒋年丰的观点。

“先送到黄州府府城黄冈的程团长处,府城粮多,尚能支撑些时日,黄冈距离他们的家乡武昌府也近些。”

侯继用觉得与其踢皮球似的出粮将这些安土重迁的武昌府人押解到九江的石祥祯处,等到他们下次再跑回来,徒耗钱粮。

不如直接将他们送回武昌府,一劳永逸地解决此事。

当然,兹事体大,侯继用作为一个团副,无权拍板决定此事。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将这些归心似箭的武昌府人先送到黄冈,暂时安置下来,等待彭刚的定夺。

目前北殿的实控区域并不大,黄梅县城距离武昌并不远。

彭刚很快便知晓了杨壎献城投降,不少他殿武昌府籍成员开小差回武昌府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侯继用处置的不错,彭刚表扬嘉奖了侯继用,并下令将杨壎一行人,以及武昌府的他殿逃人送至武昌府。

往后在黄州府境内抓捕到的武昌府籍逃人,也全都送回安置。

“这些武昌府逃人毕竟是他殿人员,又多以东、西二殿的成员为主,是不是应该向东王打声招呼?”彭毅颇为顾虑地说道。

“再者,这些武昌府人归乡,三哥又打算如何安置?”

“东王他们忙着打安庆、下江宁,这芝麻大点的事,他们无暇顾及。江南又不缺丁口,东王还没这么小家子气。”彭刚说道。

“放回原籍,各司旧业,若系武昌府农户,均分田地之时,按照我殿军人军属一半的标准,每人分五亩中田耕种即可。”

人口是比土地还要宝贵的资源。

武昌府人口被太平军主力裹挟的十不存三四,有武昌府人归乡,于北殿而言是一件好事。

“饷银一事,是否缓一缓?”彭毅问及军饷的事情。

“眼下我殿有十一个团,合计三万五千余众,纵然是参照清廷绿营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的纸面标准,每月也要出四万多两银子。每月四万多两银子,一年可就是五十多万两。

近两年来,咱们虽然积攒了些家底,圣库中有四百一十三万两白银,三十七万余两黄金。

可接下来的安置本殿军属,要给银子,三哥想要办铁厂,兵工厂,开学堂等事务,任何一项都极耗银子。

眼下圣库的银子没有稳定的进项,坐吃必然山空。

我不是反对军饷,当兵吃饷,天经地义,我的想法是,等咱们有了稳定的进项后,再军饷?”

军饷的事情,北殿进驻汉阳的时候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