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82章 武汉四关(第1页)

第282章 武汉四关(第1页)

“天军圣兵已有席卷东南半壁之势,浙江武备之废弛,远甚于湖北,与其冒险回绍兴,不如留在黄梅县。”陈克让对太平军的称呼十分顺滑地从长毛短毛变更为天军圣兵。

“我收了东翁一年的束脩,一年之期未到,我便仍旧是东翁的人,东翁去哪里,我便跟到哪里。”

陈克让考虑过是否回绍兴避难,只是眼下江西、安徽烽烟四起,局势动荡。

想揣上金银细软,带着一家老小安然无恙地穿越战区,从黄梅县回到绍兴,几无可能。

再者,即使回到绍兴又能如何?

太平军主力浩浩荡荡,顺江东下,志在东南半壁。

即使回到浙江,也躲不过战火。

陈克让愿意留下来同杨壎共进退,即使是时势所逼,杨壎心中还是感到了些许暖意。

至少接下来他不必一个人面对未知的个人命运。

“既是如此,随我出城迎接短毛军吧,若本县不能幸免于难,多少也能保全黄梅县的百姓,也算是临终前做了一件善事。”忐忑不安的杨壎下定了决心。

负责攻打黄梅县县城的是四团团副侯继用。

侯继用是平在山时期的老人,担任过碧滩汛上垌塘的外委。

他对前任桂平县知县杨壎还有点印象,彭刚的紫荆山团董一职,就是从杨壎手里头买来的。

面对杨壎的捧印跪迎左军献城,侯继用接过杨壎双手的奉上的印信,欣然接受了杨壎的投降:“原来是杨知县,杨知县识时务,顾及黄梅县百姓,殊为难得。”

杨壎的投降很有诚意,不仅本人举家来降,还献上了黄梅县完整的籍册,官吏团队。

这意味着北殿能够迅掌握黄梅县的人口、田地、往年税收情况,在黄梅县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北殿取黄州府乃是为了屏护武昌府、汉阳府的安全,扩大战略纵深。

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之处的黄梅县,是侯继用此番东进的最后一站。

日后侯继用要率领一个营驻防在此,与九江的翼殿石祥祯所部协力防备警戒安徽、江西方向的清军。

能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这一阶段的战事,侯继用非常满意。

“我乃罪官,听凭侯将军处置落,只求将军莫要株连杨某和家人。”待侯继用接过印信,跪伏于地的杨壎放下空托盘,摘下自己的顶戴放在地上,说道。

杨壎口中的家人,除了妻儿老小外,也包括受雇于他各席师爷和仆役。

“我可不是将军,也无权处置杨知县。”侯继用搀扶起杨壎,说道,“杨知县深明大义,杨知县的义举,我会如实向北王殿下禀明。”

杨壎是第一个主动献城来降的县官,有着较强的政治意义,也勉强算得上与彭刚有交情,兹事体大,侯继用不敢擅自做主,私自处理杨壎。

“那便有劳侯将军了。”杨壎闻言暂舒一口气,欠身向侯继用致谢。

“分内之事,不必言谢。”说着,侯继用挟杨壎一同进入县城。

虽说杨壎是带着诚意来降的,但到了正式入城的时候,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侯继用还是小心翼翼地挟持杨壎等人进入城门洞开的黄梅县县城。

直到麾下兵丁在黄梅县县城内搜查了一遍,确认县城之中没有清军伏兵,侯继用这才放心地进驻县衙,部署城防,榜安民。

控制住黄梅县县城的局势,文化程度不高的侯继用寻来全州童生出身的三营七连连长蒋年丰,写了一封书信,向彭刚言明黄梅县之事。请求彭刚就如何处置黄梅县知县杨壎一事做出指示。

侯继用还没等到彭刚回信,黄梅县就生了一件让他感到极为头疼的事情。

太平军一路从广西浔州府打到安庆城下,队伍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攻占武昌之前,加入太平军的人员以广西、湖南的贫苦百姓为主,且多系主动加入。

这些人的意志较为坚定,没有生过大规模离队的恶性事件。

攻克武昌之后,武昌府百姓,无论贫富,无论支持太平军与否,全都被太平军一股脑地裹挟进队伍。

武昌的新人多系被动加入太平军,被编入馆。

这些并不愿意背井离乡,跟着太平军造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