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自己很难,改革别人容易。
彭刚作为外来势力,麾下班底和本地地主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
对已光复的武昌、汉阳、岳州三府循序渐进地进行土地改革,重新分配土地的阻力已经显著减轻。
至于为什么只给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田分地,则是出于现实层面的考量。
一来,目前彭刚麾下有能力执行分地这一繁杂且艰巨任务的只有他的那些学生,以及左宗棠、王佺带来的百余名湖南诸生,人力有限。
二来,在彭刚眼中,地主通过地租对农民赤裸裸的剥削行为。
部分农民却并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地主愿意把田佃给他们种,是赏饭给他们吃,是天大的恩情,哪怕地租高达七八成也是天经地义。
很多人想佃田种还没这个门子呢,你不种,有的是人抢着种。
一百七多年后觉得加班是福报,为资本家说话的蠢货都大有人在。
彭刚不能指望这个时代的农民有多高的自我觉悟,还是要加以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地主躺着收地租并非天经地义,更不是什么恩情。
三来,当地百姓也担心太平军守不住武汉三镇,清军卷土重来,对他们进行报复。
分给他们田地,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敢要,都敢安心耕种。
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是沿途跟着彭刚造反的,这些人的自我觉悟要高的多。
反正都已经造反了,只能造反到底,没有这方面的包袱。
欲则不达,凡事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只有给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了田地。
将他们转化为有产出的自耕农,彭刚才能夯实自身的基本盘。守住武昌府、汉阳府。
提振当地百姓对他的信心,更好地为当地百姓分田分地,将当地的百姓也转化为自己的基本盘。
左宗棠原本只寄希望彭刚能够结束流寇生涯,在占领区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从彭刚这份《武昌府、汉阳县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来看,彭刚不仅是要在占领区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更要践行当初在湖南所颁檄文中的平均地权这一纲领。
其雄心与魄力,已经出了左宗棠的预期。
只是左宗棠不知道,彭刚是只给追随他的北殿军民分田分地,还是也给占领区内的百姓也分土地。
“殿下是只给北殿军民分田地,还是给北殿军民分了田地后,再推而广之?普及所占州县?”览阅毕彭刚起草的《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左宗棠抬眼问道。
清丈田地编订新册,土地肥瘠登记划分,再给分土地的军民编户造籍,派农具种子,以及后续的纳粮,实地复查等等环节,一环扣一环。
尽管这些内容写在纸上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具体执行落实起来,无比繁琐,工作量也很大,殊为不易。
想要完成并落实彭刚的这份法令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些人手还需具备当吏员的文化基础。
“耕者有其田重在一个有字,只分先后,无分有无。”彭刚点点头说道。
“武昌府、汉阳县只是一个开始,往后凡我之民皆分田地,凡是光复任何一处疆土皆行此制,只是在具体细则方面会有所区别。”
“若真能让百姓耕者有其地,天下民心可用。”左宗棠沉吟片刻,说道,“只是具体施行起来,并非易事。”
彭刚站了起来,对左宗棠说道:“若此事容易,什么人都能办,我又何必与先生详聊此事?
分田分地是比前线的战事还要紧要的战事。先生不是沽名钓誉之辈,有今亮之名,必有古亮之能。
我想请先生牵头督办此事,带我的学生们和湖南诸生诸生先行清查江夏县的田地,以备分田分地之用,还望先生勿要推辞。”
江夏县为湖北省垣和武昌府的附郭县,县内地势平坦,耕地数量也很可观,江夏县的百姓基本都被杨秀清他们编入馆,裹挟进队伍里了。
清丈江夏县的田地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上讲,还是从现实阻力上来讲都是最小的。
彭刚想让左宗棠带着他的王佺的学生,以及彭刚自己三期的学员,先易后难,从江夏县开始清丈田地,对江夏县的田地进行登记造册,积累工作经验。
“左某食北王之禄,为北王分忧乃分内之事。只是不知北王手里头是否有江夏县的鱼鳞册?”左宗棠问道。
“若有江夏县的鱼鳞册,清丈江夏县的田地,为江夏县的田地按肥瘠分等,可事半功倍!”
换以前只身入北王幕的左宗棠不敢接这差事。
不过这次他和王佺从湖南带来了一百多名学生。
有这些学生,辅以江夏县的鱼鳞册,他有信心对江夏县的田地完成清丈分等造册。
“江夏县的官册和部分私册我都有。”彭刚微微点头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