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67章 四面黔歌(第1页)

第167章 四面黔歌(第1页)

彭刚、冯云山、胡以晃一路追击清军至蒙圩。

乌兰泰、惠庆、江忠源等人已带清军援兵主力星夜撤回桂平城。

彭刚等人抵达蒙圩的时候,只在蒙圩抓到了四百多名要钱不要命,仍然滞留蒙圩奸淫掳掠的东勇和广东绿营兵。

最高级别的绿营军官也只抓到了两名守备。

左军过往毙俘总兵、副将、参将级别的绿营高官不在少数。

守备这等入门的绿营中层军官,激不起彭刚太大的兴趣,只能说聊胜于无罢了。

此行收获最大的不是抓了多少清军俘虏,而是屡遭兵燹,不堪清军之扰的蒙圩百姓,有四千人愿意跟着太平军走。

老实说,让江忠源和乌兰泰跑了,彭刚还是有些懊恼。

只恨当初没能早点抵达伯公坳,取得更大的战果。

但事情已经生了,再懊悔也没什么用,彭刚等人只能收拢部队回窑屈冲和石达开、秦日昌、罗大纲会攻张必禄。

随着左军和后军主力回师窑屈冲,张必禄最后一丝的希望被掐灭。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张必禄清楚教匪军能从容地回师包围他们意味着什么。

肯定是从桂平来的援兵被教匪击退了。

接下来突围只能依靠他们自己。

张必禄前前后后进行了四次突围的尝试,都未竟成功。

不仅困守山头的清军兵丁乡勇们士气低迷,连张必禄本人感到有些丧气。

闵正文的桂柳兵受困之时,山头上的草木尚且繁盛,不适合打炮。

大藤峡一战后,山头上的乔木不是被山上的桂柳兵伐了做拒马滚木、当柴火烧,就是在战后被太平军砍了做棺材。

及至张必禄带兵上山时,山上的草木已经变得十分稀疏,尤其是山头,几乎是裸露在外,已无太多遮挡。

太平军把从乌兰泰手里缴获来的十四门重炮拉到山下,就着缴获的弹药对山上的清军炮。

隆隆的炮声不仅不断杀伤着山头上已经穷途末路的清军,也在摧毁着清军脆弱的心理防线。

每次炮击结束,彭刚都让人向山顶上的清军喊话,质问他们为何不远千百里,背井离乡来广西打一场和他们毫不相干的战争。

并且表示山上的清军兵丁乡勇,只要愿意投降,他们可以宽大处理,随时欢迎他们下山投降。

浔州协左营是绿营的本地兵,张必禄所招募的团练大多是本地人,张必禄平日里御下有方。

根据秦日昌的反映,张必禄所带来的黔军旧部和川兵纪律还不错。

彭刚确实是真心实意想收服张必禄麾下的这些西南百战悍卒,没打算杀他们。

当天夜里,浔州协左营都司黄震岳、左营千总陈兴旺便带着一百八十二名浔州协的绿营兵下山向太平军投降。

黄震岳和陈兴旺都认识彭刚,和彭刚打过交道。知道彭刚向来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他们投降后,彭刚不会太为难他们。

横竖都是死,与其在山上受困等死,不如赌一赌彭刚的人品,下山投降。

投降之风一开,第二天,又有一百二十四名浔州协绿营兵和四百三十八名当地团练选择下山向太平军投降。

“投降的全是浔州协绿营和本地征募的乡勇团练,无一人是张必禄的黔军老部下和家乡的川兵。”彭刚望着对面的山头感慨道,“张必禄确实带兵有方。”

不是所有将领都能做到在绝境中仍旧能有两千多名旧部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

单凭这一点,张必禄确实无愧当世绿营第一名将之名。

“清军士气低落,逃兵众多,不如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山头,全歼清军?”休息了两天,体力逐渐恢复的罗大纲兴冲冲地说道。“我愿带艇营攻上山去!”

“东线清军没有再派援兵的迹象,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何要强攻?”彭刚摇摇头说道。

山头上的清军士气低迷归士气低迷。

可不代表他们没有还手的能力,强攻固然能拿下山头,全歼清军,只是太平军的伤亡也不会小。

黔兵和川兵的俘虏彭刚都有,尤其是黔兵俘虏。

彭刚的战俘营中,人数最多的绿营俘虏就是黔兵俘虏。

彭刚已遣人将之前俘虏的黔兵、川兵俘虏送到窑屈冲。

此前归降俘虏的黔军将领也在赶来的路上。

等这些人到了,彭刚就给山头上的黔兵、川兵来个四面黔歌和四面川歌。

如果连攻心都未能拿下对面山头上的黔兵和川兵,再强攻也不迟。

而且等到那时,张必禄所部清军随行携带的干粮也差不多该吃完了,那时候强攻山头太平军的损失也更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