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香烟袅袅。
楚天恒仔细翻阅着来自云州的奏报,脸上看不出喜怒。
但微微扬起的眉梢却泄露了他的一丝满意。
放下奏折,对侍立一旁的沈全感慨道:“没想到,老六把她这云州封地,经营得如此之好。民生安定,商贸繁荣,吏治更是焕然一新。看来,当初让她就藩,倒是阴差阳错,逼出了她几分治国的才干?朕心甚安啊。”
沈全连忙躬身附和:“静王殿下天资聪颖,心系百姓,实乃云州之福,陛下之福。”
楚天恒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奏报,话锋却悄然一转:“不过,这一切……恐怕多半还得归功于秦夜。”
“朕原只知他机变百出,能解燃眉之急,是个能臣干吏的苗子。”
“却万万没想到,他在地方治理上竟也有如此手段!”
“整顿吏治、展民生、繁荣经济……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这已非小智,而是治国之才了!”
说话间,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不远处窗下,正捧着书卷认真阅读的皇长孙楚昭。
小小的身影坐得笔直,神情专注。
“太子少傅……”楚
天恒低声沉吟了一句,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
秦夜如此大才,若能回京教导昭儿,于国于储君,岂非大幸?
这个想法极具诱惑力。
让秦夜这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非凡手段的能臣。
必然比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老学究强上百倍。
然而,这个念头刚升起不久,楚天恒便自己缓缓摇了摇头,将其否定了。
他目光重新落回奏报上关于边境防务的部分,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不妥,现在还不是时候。”
“乌桓那边……哈尔图死了,赫连铁勒岂会善罢甘休?”
“北境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大战恐在所难免。”
“秦夜此人,文治固然出色,但武功亦是不俗,朔方、雁山关两战足见其能。”
“此刻将他调回京城,无异于自断臂膀,云州乃至整个北境的防务,离不开他。”
他像是在对沈全说,又像是在说服自己:“再等等看吧,等他彻底平定了乌桓之患,将北境打造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届时再论功行赏,召他回京委以重任也不迟。”
昭儿……还小,还有时间。
就在楚天恒权衡利弊,心思百转之际,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通报声: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车驾已至京郊,即刻便可入宫觐见!”
楚天恒的思绪被打断,微微一怔。
随即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知道了,让他回东宫稍作梳洗,再来见朕。”
楚盛……从江南回来了。
只是不知,他带回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还是一场需要自己去收拾的烂摊子。
楚天恒的目光变得幽深,对于这个儿子,他心中的失望,早已远远多过了期待!
……
御书房内,熏香依旧。
但气氛因楚盛的到来,多了一丝紧绷。
楚盛换上了一身庄重的太子常服,髻梳得一丝不苟。
脸色略显疲惫,却又透着使命圆满完成的欣喜。
他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沉稳地向楚天恒汇报江南灾情的治理情况。
从灾情勘察、粮草调度、灾民安置到疫病防治、堤坝加固、恢复生产……
他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甚至还能举出几个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难题以及他是如何巧妙解决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