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419章 七月就是变天之时(第1页)

第419章 七月就是变天之时(第1页)

信王就藩是何等大事?当然没有圣旨、邸报说的那么简单。朱寅收到的情报,要详细、内幕的多。

很多都是宫中密不外传,外面不知道的消息。

二月,景阳宫突然走水,大火很快就蔓延起来。谁知立刻有人救火,很快扑灭了大火,王恭妃母子安然无恙。

今年三月上巳节,皇帝破例给景阳宫解除禁足,大善心的允许母子二人去西苑太液池参加祓禊,谁知信王失足落水,幸好很快就被救起。

信王被救起之后,患了风寒,高烧不退,太医也迟迟不来。可是几天之后,信王突然就好转了。

四月十七,立福王为太子的前一天,拜金帝还在犹豫信王的封地。

内阁和礼部、宗人府拟定了几个选项,有建议信王去西安,代替秦王府坐镇关中,直接将秦王府的庄园、产业让信王承继,信王府就在秦王府的废墟上重修,能省一半工钱。

郑贵妃当即表示反对。因为信王本来应该是太子,天下很多人都为他抱不平,对常洵威胁很大,怎么能把他封到西安?长安可是千年古都。她一介女流,也知道关中是王霸之地。

绝不能让朱常洛代替秦王坐镇长安,很危险!

第二个方案是封在洛阳。同样被皇帝和郑贵妃否决。

洛阳那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心之地,怎么能让朱常洛就藩?

万万不可!

第三个选项是填补已经废黜多年的宁藩,封在南昌。

第四个选项,是替代因为造反被废黜的庆王,封在宁夏。

这两个选项也被万历否决。因为江西的宁王,宁夏的庆王,都造反了。不吉利。把长子封在这两个地方,难道是希望他造反么?

于是,就只剩下第五个选项:九江!

九江在江西,但不如南昌,存在感不强,既非古都大邑,也非军事重镇,距离北京也够远。

那就封在九江吧。

就这样,最终选择了九江作为信王的就藩地。

皇帝和郑贵妃不知道的是,为了让他们选择九江,朱寅暗中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力气,才达成这一步。选择九江绝对不是偶然。

郑贵妃其实连九江都不满意,嫌九江不够差,希望越偏远越好。可是,信王毕竟是尊贵的皇长子,太子当不上,要是连封地也很差,百官肯定更不同意。

于是,郑贵妃也只能同意,给了不算太差的九江。

至此,信王的封地就决定了。

按说,亲王就藩要等到王府修建好,或者结婚之后。可是皇帝和郑贵妃不想让信王在京中多待,竟然直接就藩。

那么信王去了九江住哪呢?难道不需要修建王府么?

很懂事的御马监掌印太监宗钦,就很贴心的出了一个主意。

宗钦禀报说,九江庐山万福宫,是嘉靖爷爷下旨修建的道宫,规格和亲王府差不太多。如今爷爷、太后、娘娘都崇佛抑道,不如就收回万福宫,赶走道人,赐予信王为王府。

如此一来,不但省去了修建王府的工夫,还能省去一大笔银子。

本来就心疼银子的皇帝,立刻欣然同意,还夸赞了宗钦一番。

最后,给信王的就藩待遇,只有修改万福宫为王府的白银三万两,外加将来的婚礼银子十五万两。

加起来十八万两就打了。

远远比不上皇帝的弟弟潞王。当年潞王就藩、大婚,皇帝为了讨好太后,总共花了二百多万两。

信王作为皇帝的亲儿子,还是长子,居然只给十八万两。

十八万两银子当然不少,但是对于亲王来说,却还是太寒酸了。

拜金帝这么干,不仅仅是因为厌恶这个长子,也是因为舍不得花钱。他讨厌王恭妃母子,一两银子都不想给。能给十八万两都是为了自己的脸面。

而且,越是对不起长子,他就越不能多给。否则不就是心虚愧疚?

银子给的少,庄田当然也给的少。

皇帝给信王的田庄,只有三千顷。

三千顷,也就是三十万亩。听起来很多了。可要看和谁比啊。潞王给了四万顷。历史上的福王给了两万顷,桂王是一万五千顷。

相差实在太多了。

皇帝对信王的刻薄,简直不加任何掩饰。他想通过这种办法告诉群臣,他是多么不满意信王,为他的废长立幼开脱。用这种方式打压皇长子的威信、矮化皇长子的身份。

因为支持皇长子、反对立福王为太子的舆论仍然势大,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皇帝令信王最迟五月底,就要陛辞离京!

皇帝不惜和支持礼制的百官决裂,下令决心废长立幼,除了数年来以张鲸为的宦官集团和厂卫鹰犬逐渐控制朝政以外,也有皇帝吸食高纯度的鸦片烟,性情日益暴躁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郑氏集团比历史上更加强大,支持郑氏的官员比历史上更多。

朱寅记得,历史上的万历国本之争,郑氏集团是绝对的少数派,朝堂上根本不成气候。极少数支持郑氏的朝臣,也受到百官的排挤和打压。

所以,历史上持续十几年之久、耗尽明朝政治元气的国本之争,最终还是以百官的胜利告终。

可现在不同。

万历性情大变之后,在郑贵妃的怂恿下,一反常态的重用张鲸、纵容厂卫,用非常规的手段打击百官、清洗反对势力、扶持郑氏党羽。

数年下来此消彼长,郑氏集团在朝堂上逐渐崛起,成为能和礼制派大臣分庭抗礼的存在。

这也是万历赢得国本之争的关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