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不知道多少人朝臣为朱寅扼腕叹息,深为不平。
很多官员来草帽胡同拜访安慰,朱寅却闭门谢客。他很清楚,此时皇帝还在盯着他,不能和太多官员交往,免得再惹万历忌讳。
京中士民的消息很灵通。朱寅立了大功回朝,不但没有加官进爵,反倒贬为知县,这让京中士民不无愤愤不平。之前因为海瑞之死,他们对皇帝已经敢怒不敢言,如今朱寅被贬,他们对皇帝就更是失望不已。
朱寅的幕僚,冯梦龙、孙承宗、高攀龙等人也是长吁短叹,对出仕为官更加心灰意冷了。陛下对功臣如此刻薄寡恩,对宦官又如此纵容,之前还逼死了海瑞,一味怠政贪财,哪有丝毫明君气象?
罢罢罢,宁愿跟随主公南下,也不想再求官了。
圣天子不出,就算得了一官半职又如何?
消息传回侯府,不少奴仆都是如丧考妣,仿佛天快要塌了。好在皇帝并没有对侯府抄家,老爷虽然被贬为知县,但没有削夺官身。更重要的是,爵位还在!
换了其他官员被贬,必然世态炎凉。可朱寅被贬,反而获得了无数同情和惋惜。
侯府之内的酒宴之上,朱寅手持酒杯,环顾冯梦龙等人道:
“原本想着,等到这次回京叙功,保举诸位兄台为八品官衔,谁知因罪遭贬,也无法举荐诸位了。”
冯梦龙道:“朝政蜩螗至此,在下已经无心出仕了。惟愿一家人跟随主公南下,入幕县衙。”
孙承宗飒然笑道:“在下也愿意跟随主公南下,这北京城不待也罢,实在令人心寒齿冷,去休去休!”
高攀龙道:“某亦愿从!起码治理一县,也能造福一方!”
朱寅欣然点头,“好!那咱们就一起南下!”
当天,朱寅就下令阖府准备搬迁南下。但不是一次离开,而是分三批依次离京。
朱寅连一个奴婢,都不愿意留在北京。
…
六月初六,仅仅在京三天的朱寅,就率领第一批人离开北京。
除了朱家人,冯梦龙的夫人庄姝也带着朱寅的义女冯药离,跟着一起南下。嫁鸡随鸡,冯梦龙跟着朱寅一起走,她当然也要去。
为了不让京中的官员士民相送引起皇帝的猜疑,朱寅天刚亮就出,等到太阳出来,已经离京十余里了。
队伍沿着驿站到了天津卫八骑驿,再到临清州上船,免检通关,到济宁州后水陆兼程。
沿着运河一路南下,到了南京长江后再次换船,一路沿江西进,经过汉口、螺山、夷陵、夔州。
进入川江之后,换“舵笼子”上了滟滪堆,一边闯滩一边祭江神。
这一路上,朱寅等人倒是好生领略了长江沿岸的壮丽风光。
因为一行数百人,所以度不快。直到六月三十日上午,离京二十四天后,朱寅才终于看到了重庆府的朝天门。
当日下午登岸,只见高大的城门上刻着“四川东道”四个大字,还有两个大字是:巴县。
没错,重庆府的治所就是巴县县城。所谓的重庆府城,当然就是巴县县城。所以,巴县县城比一般的县城大的多,从汉朝起就是大城。此时,巴县也是四川东道的监察治所。
朱寅的队伍一上岸,很快就引起了巡检的注意,立刻有人飞报入城。
因为朝廷贬朱寅为彭水知县的邸报,早几日就到了重庆。
朱寅的知县驿站刚到朝天门外,就听到城内锣鼓大响,乐器悠扬,随即一个红袍文官,就在众人簇拥下昂然出城。
城门口的百姓,见到这红袍官员,都是惊慌失措的一起下拜,口称“公祖老爷”。
所谓公祖,就是大家共同的祖父。这是底层百姓对知府的尊称。
那么不用说,这被称为公祖的文官,当然就是重庆知府郝运来!
朱寅的身影刚出现,“公祖老爷”就大声笑道:
“稚虎别来无恙?为兄等你多时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