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404章 小老虎的愤怒(第1页)

第404章 小老虎的愤怒(第1页)

皇帝怒不可遏,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朱寅和戚继光西北平叛,数月间大获全胜,称为大明少有的大捷,可到头来,庆王世子居然率领叛军残军出塞,在西域建立伪朝,僭越称帝!

更可恶的是,这是去年的事,自己今年才收到秘奏!

“这是欺君之罪!”万历怒不可遏,“朱、戚二人的西北军功,朕许与不许,还在两可之间!”

“这算什么西北大捷?哼,朱寅的军功,怕是配不上江宁侯的爵位,不如削了他的…”

沈一贯赶紧说道:“陛下,朱寅和戚继光的军功的确是打了折扣,未竟全功,过错不小。以至于没有肃清残敌,导致庆王世子逃入西域僭越伪号。可是这也算事出有因啊。”

“怎么事出有因!”万历神色不善的瞪着沈一贯,“沈先生是要为你的弟子开脱罪责么?”

“臣不敢。”沈一贯不慌不忙的说道,“臣只是就事论事。即便此事与朱寅无关,臣也不会遮遮掩掩。”

万历不耐烦的一挥手,“你说!”

沈一贯道:“陛下,没有圣旨,朱寅和戚继光是不能率军出塞的,更别说深入西域了,否则就是杀头的罪名。而且当时,朱、戚二人围困叛军巢穴,一心想擒获庆王和哱拜,忽略了庆王世子朱帅锌也无可厚非。毕竟,谁知道朱帅锌去了西域,还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他又不是叛军领。就算知道朱帅锌逃到了西域,朱寅和戚继光没有圣旨也不能追入西域,毕竟西域是叶尔羌汗国的地盘。”

“西部叛乱被平,哱拜和庆王全部授,连带河套也收回了,还重创了青海蒙古和瓦剌,这还不是大胜?难道仅仅走脱了一个庆王世子,就将八万将士浴血奋战打出来的西北大捷一笔抹杀吗?”

“再则,西北大捷先是陛下的武功和朝廷的荣耀,其次才是朱寅和戚继光等人的军功啊。陛下若是因此抹煞西北大捷,损害的也是陛下的武功和荣耀。到时天下人就会以为,原来西北大捷是吹嘘出来的,甚至认为朝廷在西北打了败仗。是以臣以为,绝不能因为朱帅锌,就否定西北大捷。”

沈一贯的这番话,万历也觉得很有道理,难以反驳。

王锡爵也道:“陛下,沈阁老言之有理。西北大捷快一年了,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西北打了大胜仗,雷厉风行的平定了叛乱,就是西南的土司和塞北的蒙古诸部,闻此大捷也安分了不少,畏惧朝廷的兵威。”

“若是再告诉天下人,说西北大捷打了折扣,连主帅的爵位也因此被削了,那传扬出去,西北大捷就可能被说成子虚乌有,甚至以讹传讹的变成西北大败。是以这西北大捷,绝不可打折扣。”

“朱寅有没有大罪?没有。有没有过错?当然有。可是陛下已经准备贬他去偏远的西南当个知县,惩罚足够重了,何必还要削爵?若是再削爵位,那就是太过,不符合陛下的中庸之道,更会损伤陛下知人善用之名。”

张位也道:“陛下,西北大捷,封赏了很多将领。若是只因朱帅锌之事,就削掉朱寅的爵位,那么其他被封赏的将领,是不是也要追罚?如李如松、李如柏等将领,难道也要贬谪?陛下,国家名器乃朝廷公器也,不可因私而废啊。规矩准绳,明定赏罚,方是御下之本也…”

万历怒道:“你说朕是在徇私?朕身为天子,和朱寅有私仇?你在教朕做事么?”

“臣万万不敢。”张位免冠叩,“陛下,所谓过犹不及也。朱寅贬为知县已是重罚,实在不宜再削爵位。否则,天下报国之才,朝野热血之士,怕是会心寒齿冷。”

张鲸也小心谨慎的说道:“爷爷,奴婢以为,贬为知县最好,削爵有点重了。朱寅刚在高丽立下大功,回来却被贬为知县,爵位都被削了。这要是传扬出去,难保那些士人不非议爷爷刻薄寡恩,对爷爷名声大大不利,那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怕是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样的悖逆之言都敢编排。”

万历想想也是,只好说道:“好,那爵位就不削了,以观后效,让他戴罪立功便是。”

沈一贯听到弟子保住了爵位,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皇帝继续道:“内阁拟诏,派兵部侍郎宋应昌去高丽,接管朱寅兵权。反正倭寇几乎全军覆没,仗也算打完了。宋应昌去高丽善后,朱寅和戚继光等人回朝,高丽只留两万兵马暂时驻守。”

“等到朱寅和戚继光回朝,廷议议罪,朱寅贬为彭水知县,密令重庆知府郝运来严加看管。”

“戚继光也要廷议议罪,他是西北平叛的大将军,自然逃不脱干系。就让他致仕回山东老家,不许留京。”

王锡爵道:“臣等领旨。”

几人都知道,虽然皇帝的确恼怒朱寅未竟全功,走脱了朱帅锌这个大祸害,但也是借此打压朱寅。对于皇帝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借口。

沈一贯心中很是郁闷,却也无可奈何。

稚虎被皇帝抓住这个错处,直接从朝廷重臣贬到重庆当知县,只怕十年八年都爬不起来了。

等他重新回朝,可能年过三十。经此打击,稚虎此生入阁怕是难了。

沈一贯不禁很为朱寅感到惋惜。

万历几句话就决定了朱寅和戚继光的仕途,这才说道:“朱帅锌一定要剿灭!此獠革出宗室玉牒!”

王锡爵说道:“陛下,朱帅锌僭越伪号,罪大恶极,乃朝廷心腹大患,自然要剿灭。但西域太远,劳师远征耗费巨大。而且朱帅锌笼络了西域诸族,还带走了很多西北汉人出塞,叛军兵马不下十万。若是平定西域,朝廷最少要出兵十万,怕是没有七八百万两银子不可啊。”

“这么多?”万历脸色阴沉,“户部如今还有多少存银?太仆寺和南京户部呢?”

王锡爵是辅大臣,这些数据当然了然于胸,毫不犹豫的回答:

“最新的账目,户部存银两百三十多万两,太仆寺存银只剩四十二万两。南京户部的存银嘛,二月报上来的账目是八十七万两。三大库的存银,加起来三百六十万两。”

万历眉头一皱,心中很是烦躁,“眼下不到五月,一年还没过半,怎么就用了这么多银子?国库开支是不是出了问题?”

王锡爵很是无语,耐心的说道:“今年一开年,高丽战事就前后拨银一百八十万两,亏得朱寅和戚继光争气,这仗打的又快又好,不然起码还要多花三百万两。还给陛下修陵,开年以来已经拨了三十万两。俸禄、军饷等项已拨三百二十多万两。这么一算,几个月就花了五百多万两银子,去年,南北两京几大库加起来,收入也就九百万两,可不就是只剩三百多万了?”

“其实还没有这么多。”张位说道,“元辅还没有扣除接下来的抚恤金。眼下高丽大战即将收官,朱寅和戚继光奏报,六月将士们就要凯旋归国。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到时候午门献俘,朝廷同时要下抚恤诏书,这最少又是一百多万两银子的抚恤!这笔银子根本不能省,肯定要花的。”

“这笔银子一扣除,三大库的存银就只剩两百多万。可即便是这两百多万,也还要支付接下来几个月的官俸、军饷。这么一算,竟是青黄不接了!别说用作西征军费,就算朝廷正常运转都不够用。”

“说来说去,还是不该打仗。西北平叛加高丽抗倭,银子花的淌水一般,一年之内军费就花了七百万两。要不然,朝廷会宽裕的多。如今这状况,西征万万不可,没银子!”

万历拉着脸,“这么说,要等到下半年税银收上来,才能对西域用兵了?”

沈一贯苦笑道:“陛下,等到秋天的税银收上来,已经是年底了。再说,国库的积蓄空了,到时还要先补亏空,还是只够用来维持朝廷正常开销,凑不齐西征的军费,最少差了五百万两。”

最少差五百万两?万历满面寒霜,一张大胖脸好像被冻住一般,仿佛随时会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照三位先生的意思,因为国库没了银子,那就只能看着朱帅锌在西域蹦跶?让他越来越成气候?等着他打回来?”

王锡爵神情苦涩,“朱帅锌当然要尽快剿灭,越快越好,越拖对朝廷越不利。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兵马一动,西域那么远,靠的就是钱粮铺路啊。国库没有银子,缓不济急,这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