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要辞官!”万历怒了,如果手中有东西,他一定会直接砸过去。
“你们这是以撂挑子逼迫君父?”
王锡爵捧着官帽跪在地上,不卑不亢的说道:
“臣等安敢逼迫君父?只是陛下不信臣等,司礼监也诬蔑内阁,臣等无能为力,不敢尸位素餐,只能请辞,请陛下另选贤能…”
张位俯道:“臣已年老,还请陛下恩准告老还乡…”
沈一贯也说道:“臣忝居高位,不能为君分忧,夙夜不安,只能辞官让贤…”
“好好好…”万历指着三个阁臣,气的说不出话来,“朕任命你们为辅臣,你们如此报朕。朕是看错你们了。”
张鲸冷笑道:“你们不想当辅臣,想当辅臣而不可得之人比比皆是。没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你们是不是真的以为,陛下缺了你们就不成,大明朝缺了你们就不成?”
直到此时,他还在挑拨。
王锡爵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只是臣等无能,不敢耽误国家大事。臣等才疏学浅,德不配位,以至于事情不可收拾,令君父不安于内,皆臣等之过也,哪里还有颜面赖在内阁,恋栈不去?”
万历眼见三人态度坚决,不但没有服软之态,还执意要撂挑子,也不禁大为头疼。
你们都辞了,九卿肯定都要走,外面八百多扬言辞官的文臣,只怕真的会辞官。
到时整个朝廷都瘫痪了,那他朱家的江山还坐的稳吗?
真靠内臣补缺,全天下的士人怎么安抚?
想到自己的皇位,万历还是理智占了上风。他沉吟一下说道:
“三位先生德高望重,国家干城,朕倚为肱股,当此多事之秋,三位先生岂忍弃朕而去?请辞之言,还请收回。朕万万不许!”
张鲸眼见皇帝这么快就转变态度,不禁有点失望。他是打心眼里希望用内臣取代朝臣的。在他看来,并无不可!
王锡爵顿道:“陛下天高地厚之恩,臣无以为报。惟愿老臣归乡之后,陛下任贤用能,励精图治,臣在江南往北遥拜,不胜欣慰…”
万历不耐烦的一挥手,“好了,朕说过不许你们请辞,这是圣旨,你们要抗旨么?请辞之事,再也休提。”
直到此时,万历才万般无奈的现,之前不觉得臣子的辞职有什么威胁,可一旦遇到很多人一起辞职,那就真的威胁了。
缺了他们,还真是不行!
王锡爵等人闻言,心中也是一松。他们当然不想眼下就辞职,若真是辞职了,事情会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好在,陛下还没有完全昏头,还有救。
“臣遵旨。”王锡爵借坡下驴的说道,“既是陛下有命,臣等就暂时老马恋栈了。”
沈一贯和张位也见好就收的戴上官帽,也表示暂时不辞官。
意思很明显,若是陛下你还是一意孤行,那我等就真的只能告老还乡了。
万历忍受着心头的腻味,说道:“给三位先生赐座。”
随即,内侍搬出三个小杌子,君前赐座。虽然只是小杌子,却也是难得的待遇了。
等到三人落座,万历直接问道:“眼下局势,内阁该如何处置?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是外朝纵容姑息搞出来的,当然还是需要外朝来解决,总不能让宫里出面。”
皇帝直接就甩锅了。他的意思很明显,绝对不会出面见请愿士子。
王锡爵只坐了半个屁股,欠着身子道:“当然用不着宫里出面,哪能这么惯着他们?只要皇上下了圣旨,士子和朝臣知道圣心昭明,也就是迎刃而解了。毕竟他们都是赤心为国的忠臣孝子,哪里能让君父为难?”
万历品咂着辅的话,心中不满的冷笑道:“王先生认为,他们一起辞官、请愿示威,搞得天下皆知,还是赤心为国的忠臣孝子?”
张位说道:“陛下圣明无比,若是这么多人不是忠臣孝子,难道是奸臣贼子么?真有这么多奸臣贼子,那还得了?还是皇明朗朗乾坤?将置陛下于何地呢?是以,他们必然是忠臣孝子,不可能是奸臣贼子。”
万历顿时哑口无言。
沈一贯接着说道:“陛下精通史书,必然记得汉朝桓、灵之时的党锢之祸。当时,天下士子集体在洛阳请愿,结果被诬为逆党,数千人被捕遭难。”
沈一贯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他说话惯会皮里阳秋,可意思却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