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359章 小弟入仕数年就已心灰意冷啊(第1页)

第359章 小弟入仕数年就已心灰意冷啊(第1页)

李化龙今年刚好四十岁,入仕已经十几年。朱寅入仕那一年,他就已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去年出任辽东巡抚前,便官居兵部右侍郎。

没错,说起来他还是朱寅的前任。不但年纪比朱寅大了二十多岁,资格也比朱寅老的多。

可是他一见到朱寅,就称呼朱寅“稚虎兄”。

这是因为,之前李化龙在朝中时就和朱寅关系不错,政见也比较契合,相互之间熟悉。当然更重要的是,朱寅出身状元、翰林,官位又比他高,还有爵位在身。

“于田兄久等了。”朱寅见到李化龙就赶紧下马,行个礼道:“小弟猜测,若不是于田兄苦苦坚持在此,郝杰和高淮的大军已经崩溃了吧?”

李化龙古铜色的面上露出一丝苦笑,“在下不敢居功,也只能竭尽全力筹办粮草,运转军需,组织民壮加固江防水营。不然我就这几千老弱疲惫,又能做什么?”

他看着饮马江水,铺天盖地般的大军,神色十分陶醉,面露喜悦的说道:

“又是一支雄师劲旅啊,还有女真蛮子为助。这次有稚虎兄统兵入朝,辽东无忧矣!稚虎兄带了多少人马?”

朱寅道:“士卒刚好七万人,战马五万六千余匹,驼、骡、挽马三万五千余头。补给之后,明日就渡江!”

李化龙闻言,心中更是踏实很多。五万多匹战马,意味着骑兵最少有两三万人。就是之前完好无损的辽东镇,也没有这么多骑兵啊。

李化龙随即对身边跟随的经历下令道:“立刻准备粮草、油盐、柴炭等物,送到大营补给。按照经略相公方才说的数目,去办!”

朱寅肃然说道:“真是辛苦于田兄了,我知道你不易。小弟代表朝廷,谢过于田兄,代表大军将士,谢过于田兄,”

朱寅对李化龙很是看重。此人也算名臣,《明史》有单独的传记。《明史·李化龙传》称其“沉毅有谋,临事不乱…辽左、西南并著勋伐”。

此人从知县起步,一直干到兵部尚书致仕,岂能没有真本事?历史上就是他总督川贵湖广军务,平定了播州杨应龙之乱。

任工部尚书时,还主持疏浚黄、淮,缓解漕运危机,也是“治水能臣”。

壬辰战争期间,他统筹辽东、山东粮仓,向朝鲜前线输送粮草数十万石,还积极扩建辽阳、广宁军械库,督造火器与铠甲。以及强化江防,防范日军北犯辽东,设烽燧系统传递军情,可谓功不可没。

朱寅认为,如果没有李化龙的努力,历史上的倭寇很可能会在李如松出兵之前,就侵入辽东。

这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良臣,兼具战略眼光与务实作风。万历三大征,两个他都参与了。壬辰之战与平播州之役,均显其统筹之能。

如果他是经略使而不是郝杰,朝鲜的局面肯定就不同了。

朱寅说到这里,忽然笑道:“于田兄要不要检查一下我的关防印信?”

按制,新任钦差见到重要官员,应该主动出示关防印信,证明自己的身份。对方也应该主动要求查验关防印信,验明钦差身份。

李化龙笑道:“这不是多此一举?大可不必。小弟已经接到邸报和露布,稚虎兄就是接任郝杰的钦差大臣,你我相熟,就不用查验关防印信了吧。稚虎兄请,我们去抚院去谈。”

辽东巡抚的抚院(官衙),本来在辽阳城。可因为抗倭,李化龙直接坐镇九连城,就近统筹粮草辎重。

到了镇江堡的巡抚官衙花厅,李化龙屏退左右,亲自给朱寅斟上一杯茶,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先给稚虎兄,通报一下江南的最新军情。”

“日军因为和国内联系中断,水师又被压制,导致军心不稳。于是在汉江奴役数万朝鲜民伕工匠大造战船。他们在朝鲜抢了很多造船的储备木料,又扒了朝鲜人的屋子,取梁柱用来当船料,倒是能省三年工期。”

“可见战船对日军而言,眼下最为紧要。若是迟迟无法打通海路联系国内,就算他们占了辽东,士气也难以保持。”

“为了大造战船,日军主力分道四出,到处抓捕工匠,搜刮能直接造船的木料,企图尽快打通海路。正因为如此,所以日军大营没有继续向平安北道增兵。大多数日军,还在忙着造船的事。”

“如此一来,攻击义州和昌城的日军前路,仍然只有六七万人。这就是为何,郝经略和高淮仍然能守住鸭绿江。”

“不过,日军的船料和工匠已经够了,日军主力正在集结北上,最迟三五日,平安北道就有十几万日军,郝杰和高淮必然失守。这几日,我真是度日如年啊。”

李化龙的意思很简单,日军之所以还没有起总攻,并非郝杰和高淮守的好,而是日军之前的主要精力是大造战船。但现在,日军主力已经北上。

李化龙放下茶杯,继续说道:“可是郝杰和高淮却联合起来,传讯说什么日军之所以没有过江,是因为进攻受挫,被他们打退。为了立功赎罪,郝杰都不要脸了,居然和高淮沆瀣一气,欺上瞒下的谎报军功。”

说到这里,李化龙从袖子取出一张礼单,推到朱寅面前,语气微沉的说道:

“稚虎兄请过目,这就是高淮送我的礼单。他和郝杰企图用这张礼单,封住我的嘴,让我和他们一起…说谎。”

“哦?”朱寅目光微冷,眼睛一扫就瞥的清清楚楚。却见礼单上写着:

“黄金五百两,朝鲜东珠一升,朝鲜老参二十斤,貂皮二十张…”

这些东西估算下来,价值近万两白银,出手十分大方。

“哼,还真不小气。”朱寅冷哼一声,“这个高淮,葬送了几万大军,罪不可绾,居然还行贿大臣,欺君罔上。”

这些情报他其实已经收到了,只是不在意而已。

李化龙抚须道:“我怕他狗急跳墙,也没有拒绝他的礼,只对来送礼的小宦官说,高公公的意思我知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