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实话,《皇明祖训》等任何一部典律,都没有明文规定太子必须“无嫡立长”。所谓无嫡立长,只是两百多年形成的不成文规则,却被百官视为不可动摇的“祖制”。
沈一贯道:“既然没有明文规定太子无嫡立长,为何皇上身为天子,就不能选择他喜爱的皇子?再说,皇后万一生子,那就是嫡长子。眼下立了皇长子为太子,难道将来再废黜皇长子储位不成?”
“皇长子今年才十二岁,为何急着立太子?何不等几年再看看。”
“贵妃受宠,郑家势大。郑国泰升任右都督,郑国瑞接掌锦衣卫,郑国祥掌京营,郑国望军功封伯,偏偏郑氏四兄弟又不是废柴,也都算人才。大多数朝臣不想立皇三子,只不过是畏惧汉唐外戚之祸重演罢了。并非皇三子真没有资格当太子。”
“稚虎啊,咱们当臣子的,还是要体谅一下君父的苦心。天子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心么?有些事,有些话,为师无法明说。但你要记着,为师这么做,也是为了你。”
朱寅心中明了。
沈师真是滑头啊。支持皇帝,不就是支持皇三子么?皇帝和老三是一伙儿的嘛。
更重要的是,自己支持皇长子,他支持皇三子,这是两头下注,分散风险。
最终皇长子胜出,自己身为太子老师,就能保住沈师,毕竟自己重感情。
最终皇三子胜出,沈师押对了宝,也能庇护自己。
在沈师看来,师徒分开下注押宝,才是最明智的。无论是谁赢,都会尽可能的庇护对方。成功了,能追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输了,起码也能保住身家。
所以沈师说,也是为了自己这个弟子。
这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典型的职业政客,缺乏政治家的格局和担当。难怪历史上他当了辅,被骂为权奸,后世名声也不好。
沈师和其他大臣不一样,他不关心谁当太子,他更关心自己的政治利益。
沈一贯是朝中浙党脑,他代表的可不是他自己。他如果倒向皇帝和郑氏,支持朱常洵的势力就会大涨。
不过,支持皇长子的势力,仍然会是主流。起码目前是。
朱寅沉默一会儿,给沈一贯倒了一杯茶,心照不宣的说道:
“先生既然有了选择,弟子当然会理解。只是在国本之争上,弟子就不能支持先生了。”
沈一贯点头道:“国本之争上,你我师徒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吧。不能因为师徒私情,就罔顾国家大义,牺牲自己的政见,那就显得幼稚了。”
朱寅很有默契的说道:“弟子是为了大明,先生更是为了大明,咱们师徒就算政见不同,终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师徒二人了然于心的相视一笑。不着痕迹的达成了政治交易。
沈一贯喝了一口茶,深邃的眼眸意味深长,“稚虎,你天生是个会做官的。可老夫还是担心你,你风头太盛了。”
“如今,你就是皇长子在外朝的一杆大旗,年纪轻轻就深孚众望,老夫十分欣慰。可是你也由此为陛下不喜,成为郑氏眼中钉,将来福祸难测,老夫甚为忧之。”
“走到你这一步,已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了。”
沈一贯说到这里,神色颇为忧虑,沉吟一会儿继续说道:
“你是个君子,君子之德风。你抓住一个德字,才有自保之凭,切不可让人抓住任何过错。”
“稚虎啊,君子之所以要惜身保命,并非是独善其身,更非苟且偷生,而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躯,为国家效力,为君父尽忠。”
“是以,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大局,少不得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不可争一时之短长。等的起,耗的起,忍的起,输得起,才能…赢的起啊。”
“这是为师当年被张居正罢官闲居之后,十年东山的感悟。这句话,为师就送给你了。”
朱寅拱手道:“谢吾师赐言,弟子铭记在心。”
沈一贯站起来,捋捋自己的道袍,作出五禽戏的虎举动作,口中道:
“还有一事,先说与你,你心中有数即可。次辅赵志皋即将请辞去位了,朝鲜之败,终究要出来一个有分量的人担责。”
“陛下不会立刻恩准他的辞呈,总要来两个回合。但最多到四月,赵志皋就会卸任回乡。陛下优恤老臣,多半会加太傅。”
“稚虎啊,要若担责,应该是辅王锡爵。毕竟陛下任命郝经、杨绍勋,辅也是极力赞成的。按理,不该是赵志皋担责去位。你可知为何?”
朱寅微叹一声,很为赵志皋悲哀,说道:“是因为赵阁老不结党,在朝中缺乏根基,所以是他出面背锅。”
在朱寅看来,赵志皋是四大阁老中真正的清廉君子。
赵志皋和高拱一样为官清廉,不治财产,只拿俸禄。时人称其“家无长物,殁后萧然”。
万历时期,官员俸禄常拖欠数月甚至数年。赵志皋当时身为辅,俸禄居然被皇帝扣,导致“家无余财,药资难继”。
做官做到这么大,却还这么穷,真是令人钦佩。
可是如今出了事,又是他出来背锅。世道为母啊。
沈一贯点点头,又打出一个鹿奔的动作,“所以,在朝为官不可学赵志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经营羽翼,到头任你官居一品,终究还是一场空。”
“这些不上台面的话,出不得君子之口,入不得君子之耳。可我们师徒如父子,老夫也只说与你知晓。”
朱寅道:“吾师一针见血,用心良苦。弟子谨受大教。但请先生放心,弟子自会珍重自己。”
朱寅陪着老师一起做五禽戏,也跟着作出一个鹿奔的动作。
沈一贯缓缓说道:“当年,赵志皋入阁没有经过廷推荐举,而是陛下特旨钦点。陛下的意思,是希望他投桃报李,在内阁力,支持立皇三子为储君。但他态度暧昧不明,陛下心怀不满,也是一个原因。”
“陛下牺牲赵志皋,也是为了敲打辅、张位和我。若是接下来,辅没有让陛下满意的举措,恐怕也要步赵志皋后尘。”
朱寅忽然想起历史上的“三王并封”。这是万历朝的大事,生的时间就是万历二十一年的正月,也就是本月。
起人,正是辅王锡爵!
三王并封,是主张同时封朱常洛、朱常洵、朱常瀛为亲王。本质上是淡化朱常洛的长子地位,将三位皇子置于同等地位,是有利于郑氏的图谋。
听沈师的意思,王锡爵要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