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蘸着砚台里的墨汁,“书法当然要练,这是脸面。我号称医仙转世,可要是一笔字写出来丢人现眼,像什么话?”
“小老虎,你可是答应过我,教我写字、下棋的。你说说,书法练习最容易忽略的是什么?”
朱寅道:“是气势!练习书法者,往往重视法帖和方法,却忽略了气势。这也是习书者最难掌握的。所以,临摹同样的法帖,师法同样的书家,接受同样的指点,可写出来的字也能大不相同。”
“下笔之时,必须要有气壮如牛、奋笔疾书的信心和气魄,这就是气势。否则,你的字永远上不了台面。”
“写字如弯弓,如纵马,如挥刀,如横戈。如果你写几十个字能写的出汗,那就是掌握气势二字了。写出了气势,练字就是事半功倍,犹如神助了。”
“这也是为何,书法能养气,修心。”
宁清尘放下笔,站起来有模有样的敛祍行礼,问道:“敢问君子,如何才能写出气势呢?”
朱寅摸着下巴上不存在的胡须,指点道:
“下笔之前,胸中先有字,目中先有字,而后笔下有字。一旦下笔,切忌犹豫。犹兮,若畏四邻;豫兮,若冬涉川。很多人的字不行,就是因为下笔犹豫。”
“所以,临摹法帖时,一笔一划你都要琢磨,这一笔有何来历,古人是怎么写出来的,他是用了何等笔法,才写出这一笔。你琢磨透了,就是心中有字了。那么这个字,你已经了然于胸,一旦下笔自然气势捭阖……”
宁清尘听到这里,眸光更见璀璨,瞳孔中映照着朱寅的面孔。
她忽然现,朱寅这番话,点燃自己对书法的兴趣之火。
朱寅继续说道:“你姐姐当年听了我这番话,就顿悟一般大受启。她常常对着武曌的法帖,一坐就是两刻钟,下笔就气势如虹,哪怕写小楷,也笔笔入骨。不然,为何她的进步这么大?”
“不过,在此之前,你要想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就说你拿笔的方法也不对,也不能枕腕枕肘,练书时必须悬肘悬腕……”
朱寅一边说,一边拿起笔给小丫头做示范,包括坐姿、起式都仔细讲解,又从藏品中拿出最适合女子初学的法帖《笔阵图》。
当然只是摹本。但即便只是摹本,这宋拓本也是珍宝了。
朱寅小心翼翼的打开,说道:
“这是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就是卫夫人。她是东晋人,尤以隶书、小楷著名。你,就先以《笔阵图》为法帖。这法帖只有四十个字,你要临摹两年!”
“临摹《笔阵图》两年后,你再临摹卫夫人《名姬帖》两年,最后再临摹她的《古诗四帖》。这三本法帖加起来只有两百字,但只要你完全吃透,等你十三岁时,书法就能登堂入室。”
“不过临摹《笔阵图》之前,你要先对卫夫人有所了解,再临摹不迟……”
“…卫夫人师承钟繇,张怀瓘评价她“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少年的声音清朗而温暖,听起来令人安心。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少年认真的脸上,连他脸上的绒毛也清晰可见,芳华潋滟。
小姑娘依偎在少年身边,时而看着法帖上的字,时而看着少年的脸,目光灵动,神情专注。
黑犬趴在光柱里,懒洋洋的打个哈欠,尾巴偶然扫灭光斑的微尘。
朱寅教了一会儿,现宁清尘很感兴趣,干脆说道:
“你既然想在古代做一番事业,不仅要学书,文史也要恶补。医学之余,其他都可以学学,反正你才七岁,有的是时间。”
宁清尘笑道:“我还要让你教我骑马,射箭。我要文武双全!”
眼见快到了未时五刻,忽然康熙进来禀报道:
“主公,礼部和鸿胪寺来人了,在中庭客厅请了茶。说是主公要封爵,来说封爵礼仪的事。”
朱寅赶到中庭客厅,礼部仪制清吏司的主事和鸿胪寺司仪署的署丞,正在喝茶闲谈。
“在下来迟,不及远迎。”朱寅满面春风的拱手。
两人慌忙不迭的站起来,行礼道:“下官邱时茂(李斐)见过少司马!”
他们虽然是奉命而来,却不是奉旨。两人一个六品,一个九品,品级远不如朱寅,当然不敢托大。
朱寅道:“鸿胪之职,导九宾,赞礼仪,声教所暨,罔不率从。今日两位莅临寒舍,授以礼仪,在下感激不尽。请,请!”
宾主双方叙礼之后,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邱时茂说道:
“下官恭喜少司马,贺喜少司马。少司马功在社稷,勋名卓著。圣上已经下诏封授江宁爵。就在方才,内阁领旨明,礼部露布公告,就等进宫参加受封典礼了。”
鸿胪寺司仪署丞李斐也拱手说道:“下官是来交代礼仪的。明日大早,鸿胪寺会引导少司马在武英殿行礼…”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神色有点尴尬,“本来,国朝封爵都是在皇极殿(奉天殿)。只是陛下圣体微恙,不宜降驾御殿,只能改在武英殿,由司礼监和内阁代陛下全礼。”
皇极殿是三大殿之,国朝举行各种典礼如册封等,多在皇极殿,以示隆重。
可是因为皇帝怠政,已经几年不来皇极殿上朝了,这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