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嫡明 > 第335章 朕说的是封爵没说给朱寅封侯(第3页)

第335章 朕说的是封爵没说给朱寅封侯(第3页)

“权奸严嵩题写的碑文,为何时过境迁,至今犹在?”朱寅问道,“不会有碍观瞻么?”

王士性笑道:“不能因人废言,因人废字嘛。严分宜虽奸诈弄权,却是书法大家。论起书法来,国朝二百余年鲜有能及。所以,这碑文一直没有动过,五十多年了,也算会同馆一处风景。就是朝鲜人和琉球人、安南人,也曾在此临帖拓碑。”

朱寅的书法如今很有火候,坊间声誉日浓,可是看到严嵩的真迹,他立刻感觉到了差距。果然是有明一代的书法大家啊。

旁边就是四夷馆,最盛时有上百个通译,阿拉伯语、波斯语、锡兰语的翻译官都有。

四夷馆正门也有楹联,朱寅念道:“译语传情,夷夏同风归王化;象胥达志,文琛异宝献宸庭。”

对联写的很好,可是这字比起严嵩,终究是差了一些。而且朱寅看着还有点眼熟。

王士性道:“这是当今礼部侍郎于慎行,数年前题写的对联。”

原来是于慎行的真迹啊,难怪眼熟。

“恒叔兄。”朱寅看着四夷馆,“如今还有多少通译官?”

王士性道:“二十四人,只有当年四分之一。有些夷语朝廷已经无人能翻译,还要靠海商。”

“听说稚虎兄精通各国夷语,若是通译们有稚虎兄这等才能,哪里还需要海商呢。”

朱寅却是想到《水东日记》中的记载,不禁说道:“馆舍巍峨,联碑昭昭,终究换不来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士性点头:“吾兄言之有理啊。就说今日,日本之事传到会同馆,各方使节们知道之后,朝鲜使臣高兴,琉球使臣震慑,暹罗使臣敬服。各方使节们顿时恭敬了很多,当真是立竿见影。”

“就是新来的弗朗吉人,也没有再四处乱走的宣扬十字教。”

“可见夷狄真就是畏威而不怀德。朝廷一心怀柔,厚往薄来,绝非明智之举啊。”

“在下在会同馆当了两年主事官,目睹很多使臣其实对大明殊无敬意,不乏趾高气扬之人。他们前脚拿了朝廷的赏赐,后脚就抱怨朝廷给的不够,甚至口出狂言,颐指气使。”

“可是朝廷对他们多是迁就姑息,让会馆官吏日日好酒好菜的待若上宾,还要以礼服人,不可引冲突,生怕得罪了他们。我这个六品主事,说是提督会同馆,可在使臣们眼里,就是个打杂跑腿的。”

“还有的人酗酒滋事、相互斗殴,或者擅自外出,结交官员,刺探消息,调戏民女。”

“有的使臣一住就是一年二年,犯了事,惹了麻烦,朝廷也是息事宁人。”

“吾兄此次效法班,擒拿日本君臣回朝献俘,也算是杀鸡儆猴,我这个官也能好做一些。”

他比朱寅大二十多岁,却称朱寅为兄。

朱寅闻言,对王士性更是刮目相看。

此人能看到这些,足以说明不是那些没心没肺的颟顸之臣,可堪重任。

“恒叔兄不必再和他们委曲求全。”朱寅说道,“若再有嚣张跋扈的使臣,一律报礼部和鸿胪寺严加处置。不要怕,我给你们担着!这是在大明,谁也不能撒野。”

朱寅说到这里,忽然说道:“听说恒叔兄当年在西北待了两年,对关中陇西的山川、地理很是了解?关中如今风水大坏么?”

王士性有点意外朱寅会关心这个,顿时来了兴趣,肃然道:“的确算是了解。虽说风水大坏还不至于,却也形势严峻。”

“秦人急功近利,焚林而猎,竭泽而渔,伐木烧畬,山无完肤。虽得粟帛之利,实遗子孙之患也。”

“秦地不少地方,雨潦冲刷,土崩石流,膏腴尽去,水源枯竭,唯余深沟巨壑。长此以往,关中怕是积重难返了。”

朱寅佯装动容道:“竟是到了如此地步么?”

王士性叹息道:“秦字本义,禾苗茂盛也。昔时秦地水草丰美,林野密布。今多涸浅,夏则暴涨,冬则断流。”

“尤以陕北为甚。朝廷一直在陕北伐木烧砖,建造长城堡垒,童山处处,触目惊心。以至于掘井十丈,方得涓滴。这如何得了?”

他神色带着忧虑和无奈:

“数十年内,若西北风水没有改善,秦地千万黎民,便不能自给。而秦地民风彪悍,一旦天灾缺粮,必出大乱啊。”

“可惜,宫里、内阁、九卿,都不以为然,朝臣们对在下的意见,也视为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朱寅闻言,不禁心中一凛。对王士性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朱寅脚步一停,青眼有加的看着王士性,正色道:

“恒叔兄,可愿外放秦地,出任西安或延安知府?”

“嗯?”王士性神色一怔,“知府?稚虎兄是担心关中风水,有心让我治理水土?”

他不禁有点激动。他是鸿胪寺的六品主事,虽然是京官,但并非清贵之职。一旦外放的话,一般是五品知州,或者五品同知。

能出任四品知府的很少。尤其是西安府、延安府这等上府、要地的知府,那就更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