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君臣简直不敢相信,外面攻打贺茂大社的贼兵,居然是明国使团!
这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
使团大老远的漂洋过海而来,肯定需要卫队保护,不然遇到贼寇、海盗怎么办?
所以,使团带卫队是允许的。只要数量不多,不携带火器,就没有问题。
明国使团的卫队数量入城时就登记过了,甲士三百八十五人,没有火器。
不到三四百人的卫队,不多啊。
当年日本贡使出访明国,为了防备抢劫,哪一次不是带着几百人的武士?
而且,武家多次奏报明国如今重文轻武,明军懦弱无能,绝非神国武士的敌手。别说三四百人,就算一千人进入京都,又能如何呢?
因为轻视明军,周仁天皇和公卿大臣们,根本想不到这点明军敢做什么,能做什么?
“你说的是真的么!”近卫前九喝道,“看清楚了,真的是明国使团?”
他话未落音,又一个浑身是血的武士冲进最深处的神社大殿,“天皇陛下!明军快要攻入神社了!”
众人这才相信,真是明国使团。
“明国人的胆子,真是太大了。”周仁脸色铁青,“诸卿,随朕去看看吧。”
“朕就不信,这点明军,就能攻破贺茂大社!”
然而,等到他战战兢兢的率领众人来到鸟居(山门)附近一看,不禁毛骨悚然。
厮杀声、惨叫声、怒吼声、刀刃入体声、弓箭破空声混在一起,令人胆战心惊。
战况之惨烈,远他们的想象。守军的数量明明占据优势,却完全落在下风,已经死伤两三百人!
后面的铁炮手,大多中箭身亡。那些箭几乎都是避开胴具,命中面门。
三丈多宽的鸟居内外,血流成河,忍不忍睹,满是神国武士的尸体。哪怕是寒冬腊月,强烈的血腥味也浓郁的化不开。
明军虽然数量少的多,却极其彪悍凶狠,个个如同杀神一般。
最可怖者是其中一个带着面甲、手持狼牙棒的凶人,身高最少有六尺半(195),犹如绝世猛将,几乎每一棒下去,就有一个武士不死即伤。
其他明军也明显比武士们更加强悍。他们不但身高比武士们高了一大截,而且更加凶猛善战,就像一头头疯狂的野兽。
大群的武士手持太刀,死死堵着鸟居大门,却兀自难以抵挡。
倘若不是大量的尸体堵住了大门,形成了一堵尸障,明军怕是已经攻进来了。
看到这一幕,日本君臣都是两腿软,脸色铁青。
神国武士不是天下无敌么?他们尚武好战,修炼武士道,又有八幡大神、春日明神、毘沙門天的护佑,怎么打不过明军?
不是说明军懦弱无能么?为何如此凶猛,连强悍善战的武士都抵挡不住?
也难怪日本君臣难以理解,因为日军已经死伤近三百人,而明军的伤亡只有三十多人。
七、八个日军的伤亡,才能换来一个明军的伤亡。他们心理怎么能承受?
破防了。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无论是努尔哈赤的嫡系,还是朱寅的家丁,单兵战力和战斗意志都远一般精锐,绝非普通的日本武士可比。
加上他们有铁甲,防护力更强,这才能以寡敌众还能稳占上风。
也就是日军信奉武士道,战意的确顽强,否则的话早就崩溃了。
换成朝鲜军队,就算他们的兵力再多一倍,此时也一哄而散了。
可就算是有武士道支撑的日军,在明军凶狠的攻击下,也坚持不了多久。
周仁天皇和公卿们的目光越过战场,看向明军最后面的使团正使,朱寅。
是他!
此时这少年使臣,正挺立在六七十步外的岩石上,目光冰冷的看着贺茂神社,虎视眈眈。
他穿着一身堪称华丽的盔甲,外罩一袭朱红大氅,就像皑皑白雪中的一朵红色火焰。
这哪里像个少年?这分明就像邪恶的烧死母亲伊邪那美的迦具土神!
仅仅在前天,他才被辱骂一番,当场赶出紫宸殿,限期三日离开京都。
可是这才两天,他竟敢率领使团攻打贺茂神社!
直到此时,日本君臣们才明白,原来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少年使臣,居然是个狠人。
真是小看了啊。
周仁天皇惊怒之下,感受到一种极度的羞辱,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近卫!”天皇看向近卫前九,“告诉武士们,比叡山的僧兵和城中的武士,很快就会来勤王了,让他们不要放弃,坚持到援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