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风再起 > 第369章 宁远王的棋局(第1页)

第369章 宁远王的棋局(第1页)

北京城的冬雪初霁,紫禁城金黄的琉璃瓦上覆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着刺目的光。乾清宫内,地龙烧得正旺,与外面的严寒恍若两个世界。

李长风并未坐在那张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上,而是命人搬来一张宽大的红木案几,摆在殿中央。案上摊开着巨大的地图,墨迹未干的各种标记纵横交错。

他穿着深红色呢料军装,肩章上的将星熠熠生辉,与殿内雕龙画凤的传统装饰格格不入。几个年轻的参谋官正围绕在地图前,低声讨论着。

“大都督,南京来的使者已在午门外候了两个时辰。”秘书长刘铭枢轻步上前,低声禀报。

李长风头也不抬,手指仍在地图上移动:“让他们再等等。潼关一带的布防图可送到了?”

“今早刚到的急递。”刘铭枢忙从一叠文书中抽出一卷,“另外,山东传来消息,郑芝龙的侄子郑彩日前抵达登州,与我们的海军提督秘密会面。”

李长风这才直起身,接过布防图展开:“郑家果然坐不住了。水师方面有何反应?”

“按您的指示,展示了新式战舰的火炮射程,但未允其登舰细观。郑彩离开时面色凝重。”

李长风嘴角微扬:“足够让郑老狐狸睡不着觉了。”他忽然转向另一边,“海南科学院的那批新式步枪量产进度如何?”

军工总办急忙上前:“月产已达八百支,但钢材质量仍不稳定,炸膛率约有百分之三。”

“不可接受。”李长风皱眉,“告诉钢厂,若是下月炸膛率不能降到百分之一以下,总工程师撤职查办!”

殿内一时寂静,只闻炭火噼啪。众人皆屏息凝神,深知这位年轻的大都督在技术问题上从不容情。

便在此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传令兵疾步而入,单膝跪地:“禀大都督,南京来的使者硬闯宫门,说是有圣旨到,非要当面宣读不可!”

李长风与刘铭枢对视一眼,淡淡道:“终于忍不住了。让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一行身着南明官服的人昂而入。为的是一位五十余岁的官员,面白微须,手捧黄绫圣旨,神情倨傲。

“大明兵部右侍郎、钦差大臣冯文炜,奉皇上圣旨,特来宣诏!”冯文炜声音洪亮,在殿中回荡。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却见李长风依然俯身看着地图,只随意挥了挥手:“念吧。”

冯文炜面色一僵,显然未料到如此轻慢。他强压怒气,展开圣旨,朗声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尔李长风,起于微末,忠勇可嘉,率义师克复神京,驱除鞑虏,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特封尔为宁远王,加太子太保,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望尔恪守臣节,早日奉朔南京,共图中兴大业。钦此!”

念毕,冯文炜期待地看着李长风,等待他跪谢皇恩。

然而李长风只是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完了?”

冯文炜愕然:“王爷。。。不接旨谢恩?”

李长风轻笑一声:“冯侍郎是吧?回去告诉你们的小朝廷,北京我已拿下,沈阳也已光复。若真有心中兴大明,不妨北上来看看故都风貌。”

冯文炜脸色由白转红:“王爷此言差矣!皇上乃万历皇帝嫡脉,正统所在。王爷既为明臣,岂可不奉正朔?”

“正统?”李长风忽然提高声音,“崇祯先帝殉国之时,你们在何处?长公主被斩断手臂时,你们在何处?北京百姓遭屠戮时,你们又在何处?”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一步,冯文炜不由自主地后退。

“如今见我收复失地,便想起来封王拜将了?”李长风冷笑,“告诉你们那个皇帝,我李长风不稀罕什么宁远王。若真有心,让他亲自来北京祭拜先帝陵寝,我倒还能高看几分。”

冯文炜气得浑身抖:“狂妄!无父无君之徒!没有朝廷敕封,你便是僭越!天下忠义之士,谁肯归附?”

李长风忽然笑了:“冯侍郎,我且问你,可知崇祯先帝一家现在何处?”

冯文炜一怔:“先帝殉国,太子与诸皇子想必。。。想必也已遭不测。”

“非也。”李长风踱步至窗前,望着外面的雪景,“我早已将先帝遗孀周皇后、太子慈烺、长公主等人安全送至海外安置。若论正统,太子慈烺尚在,何时轮到你们南京那位?”

冯文炜顿时语塞,额角渗出细汗:“这。。。太子殿下果真尚在?为何不迎回国内,继承大统?”

李长风转身,目光如炬:“因为我答应过周皇后,绝不会让慈烺再卷入这是非之地。朱家的江山,到此为止了。”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李长风的声音清晰坚定:“回去告诉史可法、马士英他们,要么北上归顺,要么偏安一隅,但别再对我指手画脚。我李长风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不是又一个朱明王朝。”

冯文炜面色灰败,捧着圣旨的手微微颤抖。他忽然将圣旨重重摔在地上:“乱臣贼子!天下共击之!”说罢,转身欲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