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的血色泼在山海关铁铸的城垛上,每一块粗粝的条石都被镀上了一层妖异的暗红,像是擦不干的血痂。关城下,黑压压的李家军阵森然排列,一杆巨大的“李”字帅旗被塞北的疾风抽打得噼啪作响,如一头蛰伏的、伺机噬人的巨兽抖擞着鬃毛。
厚重的关门,带着濒死般的粗重呻吟,缓缓洞开。
吴三桂出来了。
他身上依旧罩着象征大明三边总戎荣光的山文锁甲(多尔衮还没来得及逼吴三桂剃易服),但那暗青色的冰冷铁鳞,此刻却像是无数只绝望的眼睛,在夕照余烬里反射着空洞死寂的光。身后只跟着寥寥数骑亲随,每个人脸上都是行尸走肉般的麻木与灰败。他们踏过那道数百年未曾轻易开启的关门门槛时,恍如踏过鬼门关。
关门一落,身后的关城再与他们无关,那扇通往生路的门已然闭合。
没有仪仗,没有煊赫的排场,只有吴三桂沉重的马靴敲打在山海关内冰冷铺路石上的单调声响,一下,又一下,像是索命的鼓点,一路通向城外李家军那顶最威严的明黄大帐。
帐帘已被高高卷起,如同野兽张开的巨口。
李长风正斜倚在主位的虎皮交椅上,此刻的他不过才33岁。他身上披着一件轻便的湖青战袍,衬得身形轩昂,带着战场淬炼出的精悍。一张线条分明的脸孔本应显得英武,此刻却被案头牛油大烛摇曳的光投下片片跳动的阴影,反倒显出几分深沉的、难以揣摩的幽微。
吴三桂的视线在触到大帐中央那张巨大帅案时,狠狠一颤。
案上赫然摊着一册书页泛黄的史书卷轴。那粗糙黄的纸张边缘磨损得厉害,显然常被翻动,摊开处刺眼地记录着与他吴三桂息息相关、却又面目全非的另一个时空的片段:“闻其妾陈沅为贼所掠,恚甚……”寥寥数字,墨迹如针,扎得他双目生痛——那分明是原本的命运!在那条已如流水湮灭的时光之河里,他吴三桂为了一名歌姬,拱手让出了山河锁钥!
一股混杂着寒意的惊疑瞬间攫住了吴三桂的心脏。李长风,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不容细想,身体已先一步跪倒。膝盖撞击硬土的沉闷声响在寂静的大帐中异常清晰。
“罪将吴三桂……”喉头像被滚烫的砂砾堵住,他用尽全力才挤出喑哑的声音,“愿献山海关!”说着,早已备好的印信虎符,高举过顶。
帐内数名随侍李长风左右的将领,嘴角已勾起了毫不掩饰的残酷讽笑。一名虬髯将按捺不住,霍地踏前一步,声如炸雷:“2主之将,何以言勇?跪着说话已是恩典!交代,关内布防、器械粮秣几何?可有奸计伏兵?”那声音带着浓重的血腥杀气,激得跪在地上的吴三桂亲随一阵瑟缩。
吴三桂却似未闻,只死死抵着粗糙的地面,额头深深触地,声音被挤压得更低,带着走投无路的哀鸣:“李侯爷神威盖世……末将、末将不敢存半点侥幸!只……只求侯爷开恩……”他猛地抬头,望向虎皮椅上那个静如山岳的人影,眼中是孤注一掷的惨切,“允我……世世代代,为侯爷永镇此关!”最后那“永镇”二字,他几乎是带着血的嘶吼,耗尽所有残余的尊严与力气,字字如铁钉锤砸。
帐内陡然一静,落针可闻。空气凝固了,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张力。
“呵呵呵……”李长风终于笑了,不是朗笑,是低沉而压抑的喉音滚动,在死寂的军帐里荡开,透着冰碴子般的玩味与不容置疑的轻蔑。“世镇山海关?”
他缓缓直起身,目光落回案头那摊开的书卷上。烛火将他投下的影子放得很大,几乎笼罩了半边帅案。他伸出两根骨节分明的手指,准确地拈住了史书上写着“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几行刺目文字的一角。
“嗤啦——”
一声干净利落的裂帛脆响!脆薄的陈旧纸页在李长风指间轻易地扭曲、撕裂,随即化作两片无力的残纸,飘飘荡荡,无声地坠落在冰冷的地面。那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一种主宰一切的、漫不经心的残酷力量。
烛火随着他剧烈的动作猛烈摇曳,帐壁上的巨大阴影也跟着跳动狰狞起来。
李长风盯着那落在泥地上的纸片,唇边的笑意陡转为一种极其复杂的讥诮与好奇,如同在掂量一件有趣玩物。“红颜?”他抬眼,目光似淬了火的钢锥,猛地钉在吴三桂惨白的脸上,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探究,“吴将军,孤倒是想见见……那个能让山河易主的倾城祸水。”他刻意放缓了语调,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吴三桂紧绷的神经上,“那个陈圆圆……如今在何处?”
他朝帐外略一偏,声音陡然转冷,穿透帐篷在暮色中传开:“带她上来!”
“主公!”一声急促低哑的呼喊骤然响起,带着玉石俱焚般的恐慌!
角落里的阴影一阵晃动,谋士孙兆踉跄着扑了出来。他的瘦弱身躯裹在过于宽大的青布袍子里,显得瑟缩,但动作却带着不顾一切的决绝。他“噗通”一声重重跪倒在李长风脚边,布满沟壑皱纹的额角瞬间渗出冷汗,声音因极度的恐惧和急切而微微颤。
“将军!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他嘶喊着,抬手指向地上那两片刚刚被撕碎的史书残页,“鉴在眼前!书中记载字字血泪!红颜……那是刮骨蚀髓的毒药啊!”他枯瘦的手指痉挛般地颤抖着,“您……您难道还没看清吗?吴三桂此獠,三月前便是为了区区一妇人,便将国门拱手予敌!引豺狼入室,致天下陆沉!将军!此乃覆辙!那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喊到后来,已然声嘶力竭,字字泣血,青布袍子的肩背剧烈耸动,额角重重叩向坚硬的地面,磕得砰砰作响。
帐内刚刚为撕书而凝固的空气,瞬间又被孙兆这如丧考妣的谏言搅得凝重如铅。帐中大顺将领无不微微色变,虬髯将领下意识握紧了腰刀刀柄。
撕碎的纸片,还在脚边。谋士的哀告,就在耳畔。吴三桂跪伏在地,头深深埋下,身体微微抖,额角的冷汗无声地滑落鬓角,没人看得清他此刻的表情。
李长风没有动。他脸上的玩味笑意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他只是盯着地面上那两片破碎的纸片,目光晦暗不明,如同在审视自己刚刚撕碎的一段预言,一段诅咒。大帐里,只剩下孙兆压抑的喘息和牛油蜡烛燃烧出的轻微“噼剥”声。
时间在凝固的压力中拖沓前行,直到帐外猝然卷起一阵急骤的鼓乐之声!
鼓乐喧天,锣镲锃亮,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甚至是刺耳的喜庆,直撞入这片死寂的军帐!声音初始很远,在暮色笼罩的山海关内外震荡,但极快地就由远及近,变得喧腾热烈,毫不掩饰地冲着这中军大帐而来!
帐内诸人皆是一惊,连心志坚毅如李长风,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虬髯将领眉头紧锁,一个箭步跨到帐门边缘,右手猛地按上腰刀镡头,警惕地向外望去。一直跪伏在地的吴三桂猛地一震,倏然抬!他那张毫无血色的脸上,交织着一种混杂了绝望、悲哀、惊愕和某种无法解读的复杂神情,一双眼睛瞬间瞪得老大,布满血丝,直勾勾地盯向帐外喧嚣的鼓乐来处。
鼓点密集如雨,唢呐高亢尖锐,在薄暮低垂的肃杀战场上空,硬生生劈开一道裂口!
未待帐内守卫禀报,鼓乐人声竟已到了帐门之外。帘幕“哗啦”一声被大力挑开。
为的,赫然竟是刚才退至帐外不久的本该如丧家之犬的吴三桂!
他此刻的神色,像是换了个人。先前那深入骨髓的灰败绝望已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僵硬笑容,紧紧贴在脸上。他朝着主位深施一礼,腰弯得极低,声音拔高,盖过了喧嚣的鼓乐,清晰地送入帐中每一个人的耳中:
“承蒙李侯爷天高地厚之恩,不弃罪臣残躯!末将……末将思来想去,别无他物,唯有一宝,能彰心意,聊慰将军鞍马辛劳!”他声音洪亮,甚至带着一丝刻意的谄媚,那笑容越明显,然而眼底深处却是一片干涸的沙漠,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