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网!”
朱旺这两个字如同冰锥刺破寂静,在书房内骤然炸响。
蒋瓛与沈焱身躯一震,眼中迸出压抑已久的饿狼般的凶光。
他们等待这一刻,实在太久了!
“殿下!”蒋瓛猛地上前抱拳,声音因激动微颤,“从何处着手?”
朱旺缓步走到那幅巨大的应天府地图前。
此刻地图上早已不是零星红点,而是密密麻麻标注了上百个大小标记——每个标记都代表一个家族、一个商号、一个窝点。
它们如同巨大的蛛网,盘根错节遍布京城每个角落,背后牵连着无数人与事。
“不急。”
朱旺唇角勾起残忍的弧度。
“网太大,鱼太杂。若贸然收网,难免有漏网之鱼,甚至惊动深藏水底的大白鲨。”
他执起朱砂笔,未在已确认的“黑点”上落笔,反而在地图上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位置重重画圈。
——国子监。
“殿下,这是……?”蒋瓛与沈焱俱是一怔。
他们不解,在这收网的关键时刻,为何不先动罪证确凿的乱党,反而要对一群手无寸铁的读书人下手?
“你们以为,这张网最可怕之处何在?”朱旺背身问道。
沈焱思忖道:“是他们掌握的巨额财富?”
蒋瓛摇头:“不,是他们盘根错节、遍布朝野的人脉。”
“都错了。”
朱旺缓缓转身,眼中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冰冷智慧:
“这张网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掌控了‘话语权’。”
“话语权?”
“没错。”朱旺颔,“他们通过门生故吏影响朝政,借助乡绅名儒左右舆论,甚至通过编撰经义、篡改史书来定义是非对错!”
“他们是我大明思想上的‘土皇帝’!”
“我们杀了程颐,他们可再捧出‘钱颐’、‘孙颐’;查封沈家,他们又能扶植‘李家’、‘王家’。”
“只要思想根基尚在,只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腐朽观念不除,这些人就永远杀不尽、灭不绝!”
“所以,”朱旺声音森寒,“在抓人之前,必先刨其根!”
“——我要让他们身败名裂!”
……
当日下午,《大明日报》“号外”如雪片般传遍应天大街小巷。
报纸未载燕王府消息,也未报倭寇新闻,整个版面仅以触目惊心的血红色大字印着令天下读书人疯狂的标题——
《惊天秘闻:科举舞弊案——是谁动了寒门的未来?!》
内容如平地惊雷,将一桩掩盖数年的惊天大案血淋淋公之于众。
文章以白描手法,详实披露自洪武三年开科举以来,江南士族如何利用权势人脉勾结考官、泄露试题、冒名顶替,窃取本属寒门子弟的功名!
文末更附蒋瓛连夜“审讯”所得的涉案人员详单——从当朝阁老重臣到地方学政主考,再到那些金榜题名的“天子门生”……每个名字都如一记响亮耳光,狠狠抽在自诩“清流”的士族脸上!
文章最后附有澳王亲撰、充满愤慨与悲悯的“编者按”:
“……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所求不过‘公平’二字!”
“……然当尔等凿壁偷光、雪夜苦读时,有人早已将龙门‘钥匙’揣入怀中。”
“……他们偷走的不仅是功名。”
“——他们偷走的是你们的希望,是你们的未来,是这个国家给予寒门子弟唯一的上升之梯!”
此文一出,应天彻底沸腾!
尤以国子监数千寒门监生为甚,阅报后彻底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