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 第182章 一切从简(第1页)

第182章 一切从简(第1页)

胡三公苦笑一声:“是下官着相了,还请刺史恕罪。”

说到底,他还是缺少主政经验。

之前在唐廷,虽是天子近臣,却是文散官,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没有主掌部堂的经验。

凡是有过长期主政经验的官员,都不会拿儒家法家来说事。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不管是管理下属,还是治理百姓,靠的从来都是法家那一套。

“无妨。”

刘靖摆摆手。

胡三公将话题拉回来,问道:“刺史可有整治胥吏之策?”

刘靖正色道:“本官打算启用寒门,经考核之后,胥吏有三个月的实习期。”

“何为实习期?”

这个新鲜词汇,让胡三公微微一愣。

刘靖解释道:“意为于实践中学习,这期间他们并非正式胥吏,若表现不过关,便会被辞退。”

古时没有实习这个词汇,不过却已有实践了,虽然有好几个意思,不过结合上下文,还是能够理解。

“原来如此,下官受教了!”

胡三公面露恍然之色。

刘靖继续说道:“即便渡过实习期,仍有考核,每三月一次,连续三月垫底,同样会被辞退。考核内容,主要是办事勤勉与否,是否欺压百姓等等。”

末位淘汰制。

胡三公沉默片刻,显然是在消化他的这番话。

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此举虽能鞭策胥吏,使其不敢肆意欺压百姓,可也过于严苛了,恐会引胥吏不满。”

“所以,必须要给些甜头!”刘靖微微一笑,好整以暇道:“本官打算提高胥吏俸禄,在原有俸禄上提升三成,并给予连续一年考核前三甲的胥吏,一次锁厅试的机会。”

锁厅试?

又一个新鲜词汇。

见胡三公一脸茫然,刘靖这才想起来,锁厅试似乎源自宋时,这会儿还没有,于是只得解释道:“凡在厅应举,谓之锁厅试。”

这就相当于给胥吏一个做官的机会。

这个诱惑,可就太大了。

胥吏虽也是公职,却地位低下,且无官身。

哪怕你在三省六部中当差,也只是个胥吏。

其实唐朝胥吏还算好,宋朝的胥吏才是真的惨,入了胥吏,子子孙孙便都是吏籍,不得种田、不得经商,不得做工,更不得参加科举。

赵二在位时,曾有一名胥吏参加科举,并位列一甲第五名,进士及第。

结果赵二在翻阅参考户籍时,现此人是胥吏,直接下令剥夺了对方的进士身份,还打了那胥吏一顿板子,扬言道:“胥吏,贱籍矣,安敢辱相公之名!”

唐时的胥吏虽没宋朝那么惨,但想完成阶级跃升,从胥吏变成官儿,也是难如登天。

而刘靖,却给他们开了这个口子。

胡三公顿时双眼一亮:“此双管齐下,胥吏必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

先是以严苛之法约束胥吏,再提高俸禄,许以升官诱惑,环环相扣,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胥吏还不得任他揉扁搓圆?

自家这位刺史年纪轻轻,手段却异常老辣,尤其是对人心的把控,已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

刘靖继续说道:“此外,本官打算在夏收之后,开办一次科举,选贤纳士,凡年龄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读书人,皆可参考。”

说起这个,胡三公叹息一声:“自黄巢、王仙芝叛乱,歙州之地已有二十八载未曾开科取士,寒门士子苦读数十载,却投报无门,多少人从风华正茂的少年郎,硬生生等到垂垂老矣,何其可悲。”

陶雅虽入住歙州十三载,可官员任命皆由杨行密指派。

不少读书人,投报无门,甚至背井离乡去了江西。

刘靖叮嘱道:“开科取士之事,还需有劳三公。”

胡三公主政经验不多,但好歹在翰林院待了几十年,主持科举,编纂考题,完全不在话下。

胡三公神色郑重地保证道:“刺史宽心,下官定会竭尽全力,办得妥妥当当。”

就在这时,一名值差士兵快步走进公廨,抱拳唱喏道:“禀刺史,吴王使节求见!”

“来了!”

刘靖与胡三公神色一凛。

钱镠的动作是真快啊,这陶雅前脚刚退,后脚就派使节来了。

胡三公施礼道:“刺史既有要事,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刘靖却叫住他:“三公乃是别驾,也一起见一见吴王的使节。”

“也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